首页 理论教育 放管服改革再出实招:服务六稳六保

放管服改革再出实招:服务六稳六保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答记者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作出了规定。《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我们将认真落实《意见》要求,营造更优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一是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放管服”改革。三是进一步健全投资管理配套制度体系。五是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六是进一步推进“两新一重”建设。

放管服改革再出实招:服务六稳六保

答记者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作出了规定。请问近年来在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后续还有什么考虑?

杨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是激发投资市场活力,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全面改善投资环境、合理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落实,推动各地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抓好投资领域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

二是建标准,会同国务院17个部门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管理规范》,推动将项目代码编制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

三是推协同,深化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创新应用,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审批数据资源共享,避免企业重复填报、部门重复核验。

四是强储备,组织各地方和有关部门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指导督促各地方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依法合规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

五是抓进度,加快下达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进度,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农”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建设。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六是促投资,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各地向民间资本推介有吸引力的项目,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我们将认真落实《意见》要求,营造更优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一是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放管服”改革。组织开展投资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促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政府投资条例》深入贯彻实施。指导地方加快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二是进一步创新投资管理服务方式。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强化审批数据资源共享、协同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意见,明确共享重点、共享路径和工作机制,加快推动投资审批权责“一张清单”、审批数据“一体共享”、审批事项“一网通办”。(www.xing528.com)

三是进一步健全投资管理配套制度体系。制定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资本金注入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制度规范,促进投资决策制度化、规范化。研究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约束性制度机制,加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事中事后监管。指导地方完善本区域投资管理制度体系。

四是进一步深化在线监管平台创新应用。打造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指导在线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加强项目调度和监管、促进利企便民提供重要支撑。

五是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推动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落实中小企业降成本政策,提升民间投资能力。

六是进一步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抓紧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力度。新型城镇化领域,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领域,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沿江高铁、大藤峡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

答记者问

2.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有所提高。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与世界银行体系有所不同,请问目前这套体系运用情况如何?总体来看,中国的营商环境状况如何?

杨洁: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部署,本着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牵头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通过近年来的评价实践,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逐步提高,评价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开始显现。

从指标体系看,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导向。评价指标体系紧扣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紧扣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要求,紧扣投资吸引力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包含18个一级指标和87个二级指标,综合反映各地营商环境情况。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感受,比如,2020年评价中,我们发放企业问卷36万余份,电话采访企业1 900余家,深度对接企业200余个;拨打调查核验电话2万余通;暗访政务大厅超过320家;通过电话核验、企业调研、大厅暗访、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方式,更深入地听取和了解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感受和意见,市场主体、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度高,真实评估各地营商环境情况。

从探索实践看,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6批次的营商环境评价。2018年,我委牵头组织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个城市开展了两批次营商环境试评价。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委组织41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并在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试评价。2020年评价范围进一步拓展到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级新区。通过评价,参评城市系统检视本地区营商环境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营商环境整体进步非常显著,基本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良好效果。同时,多批次的评价,为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方法、积累评价经验,打下了基础。总体上,这套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各城市相关领域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可以精准找到各自的短板不足,同时可以对标看到学到标杆城市先进做法,不少城市的相关领域改革已经从追赶者,逐步成为并跑者、领跑者。调研时有的企业表示,现在办事创业很便利,地方政府主动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主动服务企业,从过去的“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精准推送。当然,评价体系和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发挥好引领和督促作用。

从改革成效看,更多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在开展评价的同时,我委注重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城市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鼓励各地方比学赶超、良性竞争,推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改善。2020年,我们发布了首部《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全面展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对标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问目前中国营商环境的状况,这是个综合性的问题。从营商环境状况看,涌现出一大批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城市。各地区各城市对营商环境越来越重视,不少省市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主动作为、改革创新,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获得感高的改革举措。比如,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零跑腿”体验、实施“免打扰”监管、打造“公信力”政府等,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各地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日趋浓厚,全国层面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各地方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我国保持经济长期向好态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