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1949年以前的景德镇瓷业历史

探究1949年以前的景德镇瓷业历史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时期,上层腐败,外敌入侵,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持续下滑,表现为“民国”十七年景德镇尚有1451家制坯厂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仅有90余户;瓷窑从128座锐减到1949年前后仅有8座;红店从1452户到367户。

探究1949年以前的景德镇瓷业历史

乾隆后期,随着清国日渐衰败,景德镇瓷业也开始萎靡,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国侵略者和国内统治者的双重压迫下,瓷业每况愈下,洋瓷的倾销使得岌岌可危的景德镇瓷业更是一落千丈,唯有艺术瓷、仿古瓷仍旧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江西通志稿》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年),景德镇输出瓷器9848担;同治时期输出最多的年份是同治三年(1864年),为5831担;光绪时期非常不稳定,最多时输出67851担,最少时仅有5046担。”

清代后期,景德镇与国内外技术交流日渐减少,劳资纠纷不断,但是传承仍在继续,当时景德镇瓷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例如撰写《陶说》的朱琰,《匋雅》作者陈浏,雕塑名匠陈国治、王炳荣、李裕元,绘瓷名家王廷佑、金品卿,色釉名家李之衡,制瓷名匠鄢儒珍等。

民国时期,上层腐败,外敌入侵,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持续下滑,表现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景德镇尚有1451家制坯厂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仅有90余户;瓷窑从128座锐减到1949年前后仅有8座;红店从1452户到367户。在陶瓷技艺上虽有一些新的装饰,但整体是退步状态,青花装饰、釉下五彩、粉彩、新彩都甚为粗糙、烦琐,在1949年前后数十种名贵色釉已濒临失传,此时后起的陶瓷强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家早已采用了机械化,景德镇基本还是沿用清朝旧法。(www.xing528.com)

即使在这样恶劣的外部大环境下,景德镇瓷业在民国时期仍然孕育出了近代陶瓷界翘楚——“珠山八友”,这批异军突起的陶瓷艺术家在景德镇瓷业最薄弱的时期延续了瓷都的余韵,使我们在近代景德镇瓷业史上找到了一些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