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都的陶瓷文化历史及其影响

京都的陶瓷文化历史及其影响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多的商人神屋宗湛在日记中写道,在茶会上使用了“肩冲京烧”。18世纪后期,奥田颖川在京都成功烧造出了瓷器。如果将明治初期由京都移居到横滨的初代宫川香山也算入其中的话,帝室技艺员的5名陶瓷工匠,有4名出身于京都,从中不难得知,京都曾是日本陶艺界的中心。1896年,以提升国内外京烧的竞争力为目的,在松风嘉定和七代锦光山宗兵卫主导下,日本政府在五条坂设立了京都市立陶瓷器试验场。

京都的陶瓷文化历史及其影响

这个词汇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605年。博多的商人神屋宗湛(1551—1635)在日记中写道,在茶会上使用了“肩冲京烧”。京烧,也叫清水烧,之所以称之为清水烧,是因为最早这种瓷器是在京都有名的清水寺山脚下烧造而成的。如今,凡是京都生产的陶瓷烧造品,都被称为京烧·清水烧。江户时代,伴随着茶道的盛行,1624年在三条大桥东侧的粟田口,濑户陶工建了阶梯窑,因此可推断陶瓷器的生产是由这个时期开始。约在1647年,以潇洒的彩绘而著称的陶匠野野村仁清在仁和寺门前开创了御室窑。在此时期前后,以洛北到洛东寺院的领地为中心,以粟田口烧为首,八坂清水、御菩萨池、修学院、音羽、清闲寺烧等窑也先后兴起,绘有细致纹样的陶瓷器就此被创造出来。仁清有位名叫尾形乾山(1663—1743)的弟子,他于1699年(元禄十二年)在鸣泷建了阶梯窑,于1712年(正德二年)移置二条丁子屋町,同兄长尾形光琳(1658—1716)合作制作了手绘器皿和琳派纹样的怀石餐具。从京都奉行所的记录可知,此时的窑址多聚集在洛东,粟田口有13座,清水、音羽有3座阶梯窑。在乾山时期,洛东已完成了被称为“古清水”的青、绿、金三色手绘陶器的制作。

日本京都彩绘双耳瓮

日本京烧花鸟

如此,粟田口、清水以及之后被称为五条坂的音羽,这三处便成了京都的窑业产地。粟田口有锦光山、岩仓和宝山等窑址,有来自将军、皇宫、诸领主家的订货,生产以古清水为中心的传统样式的陶器。此即为后世所称的“粟田烧”。清水是指在清水寺领地内的窑场,在幕末有3座阶梯窑。18世纪后期,奥田颖川(1753—1811)在京都成功烧造出了瓷器。此技术传到五条坂后,生产量逐渐增加,至幕末窑厂增到了9座。初代清水六兵卫(1738—1799)、钦古堂龟祐(1765—1837)、青木木米(1767—1833)、仁阿弥道八(1783—1855)、永乐保全(1795—1854)等名匠随之登场。正如颖川复兴了明末清初的红绿彩·交趾烧一般,他们也致力于复兴有历史的中国和日本陶瓷器。他们在其中融入各自的独创性,制作出了抹茶器具、怀石餐具和煎茶道具等,还指导了三田烧、珉平烧、东山烧(兵库县)、春日山烧、九谷烧(石川县)、偕乐园烧(和歌山县)等地的窑场,将京烧的先进技术传播到了各地。(www.xing528.com)

到了明治时代,废佛毁释运动使得寺庙、佛堂衰退,而“东京奠都”导致了几乎所有朝臣贵族迁移。粟田烧随即面向海外寻找新市场。丹山青海(1813—1886)、十六代宝山文藏(1820—1889)、六代锦光山宗兵卫(1824—1884)、带山与兵卫等人的作品至今仍有多数被海外收藏

另一方面,江户时代位于清水寺领地内的清水窑,在“明治维新”后与五条坂成为一体,此地生产的陶瓷器被人们称为“清水烧”。清水烧继续发展了由江户时代起盛行的煎茶道具的生产。1893年(明治二十六年),三代清风与平(1851—1914)作为陶瓷工匠被任命为首位帝室技艺员。帝室技艺员,即现代的艺术院会员和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人间国宝)的前身,为表彰优秀艺术家的制度。继清风与平之后,初代伊东陶山(1846—1920)、初代诹访苏山(1852—1922)也被任命。如果将明治初期由京都移居到横滨的初代宫川香山(1842—1916)也算入其中的话,帝室技艺员的5名陶瓷工匠(剩下1名在板谷波山),有4名出身于京都,从中不难得知,京都曾是日本陶艺界的中心。

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以提升国内外京烧的竞争力为目的,在松风嘉定(1870—1928)和七代锦光山宗兵卫(1868—1927)主导下,日本政府在五条坂设立了京都市立陶瓷器试验场。以河井宽次郎(1890—1966)为首,东京和大阪工业学校毕业的精英技师便聚集在此处研究原料、釉料、高压电瓷和陶瓷牙等当时最先进的窑业技术。传承至今的多数京烧技术,都是在这个时代研究出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