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地处长江下游江苏段的江苏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与产业密度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随着近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

2018年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发展已经从原来的“大保护”进入了“大修复”的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从主要强调污染不增加、生态不恶化,到全面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实质性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地处长江下游江苏段的江苏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与产业密度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随着近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全省目前2/3重化工产能集聚在沿江两岸,分布着700多家化工企业,沿江8市废水排放总量占到全省的74.4%。110多个化工码头,年过境危化品运输量超过2亿吨,占整个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75%,环境压力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长江直接或间接提供江苏省80%左右的生活用水,排污口和取水口犬牙交错,一旦长江发生任何环境事故,都将对整个江苏民生保障带来极大威胁。

近年江苏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方面进行了大量制度创新探索和尝试,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红线管控制度,率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环境经济政策,率先探索建立了考虑生态因素的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有力遏制了江苏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但是尚没有实现长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压倒性胜利。江苏长江经济带会议提出扬子江城市群打造长江经济带示范性“绿色城市群,关键是要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树立流域生态共同体新理念,共谋绿色发展,共享环境生态信息,共同治理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具有江苏特色、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共抓大保护”绿色治理新体系。

一是要建立统筹协调治理体系。成立扬子江城市群生态环境委员会,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危机应对的统一行为规则,建立省级统筹、八市协调联动、县区乡落实的绿色治理体制机制,通过协商统一部署和推进空间规划、基础设施、生态项目、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绿色合作;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的污染联防联控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预警应急体系,签订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建立协调机构和机制;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一体化监管体系。以排污许可为核心,以质量约束、总量减排为导向,把各地的建设项目环评、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排污收费、网格化监管、双随机、绩效评价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整合起来,构建一套系统完整、权责清晰、高效协同的纵向监管体系。(www.xing528.com)

二是健全统一红线管控制度。要按照“守红线,留空白”的原则,从沿江地区发展现状出发,进行统一系统梳理,调整优化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地理信息系统,逐渐扩大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强化红线管控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以生态垂直监管改革为抓手,探索实施红线区域产业准入的“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建立沿江生态红线区域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对于保护不力的地区,则按照规定核减补偿资金,并追究责任。同时逐步加大对恪守生态红线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充分调动地方守好生态红线的积极性。

三是要探索全域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建立扬子江城市群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总量控制、配额分配试点,逐步建立沿江八市排污权有偿使用收费,建设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平台,完善用能权、排污权交易制度,结合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能耗必须等量或者减量置换的约束性条件,探索建立能源消耗总量管理下的固定资产投资用能权审批制度。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主体,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PPP方式,支持第三方治理。三是探索扬子江城市群水质补偿机制。对沿江各市进行断面和取水口监测,如果出境水质差于入境水质,则扣罚当地生态基金用于补偿下游治污,同时对治理良好的地区进行奖励性补偿。

四是要实施网络化环境监管执法。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以环保工作垂直管理改革为契机,建立高效顺畅的指挥、监督、执行体系,规范环保执法行为,大力提升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要构建网络化监管体系。各地环境监管队伍按照属地重点监管和非属地一般监管,构建全面覆盖的网络化环境监管体系。将流域作为整体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理顺权责,优化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配置。要统一监管执法标准。实现流域环境监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程序,提高环境监管整体成效。

(作者:陈长江,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