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不仅需要人口,而且还需要购买力。实际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力取决于现行收入、价格、储蓄、负债及信贷。营销者必须密切注意在与公司业务有紧密关联的收入与消费者支出模式中的主要趋势,特别是高收入和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1.收入分配
各个国家在收入水平和分配以及产业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全球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产业结构,分别对其描述如下:自给型经济,非洲丛林中的部落(为汽车营销者提供不了什么机会);原料出口型经济,如扎伊尔(铜)和沙特阿拉伯(石油),这些国家是设备、工具、消耗品和富人奢侈品的大好市场,也是高档轿车的大好市场;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如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新的富有阶级、扩大的中产阶级对汽车有非常强劲的刚性需求;工业化经济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它们对各种产品都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其千人汽车保有量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
在全球经济中,营销者应该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变化,尤其是对那些走向富裕的国家更要提高注意力。
过去的30年内,富人变得更富了,中层阶级萎缩了,穷人变得更穷了。在1973—2003年间,美国家庭收入中,最富的5%的人的收入增长了65%;与之相比,中等家庭同期收入仅上升了11%。这种情况产生了美国的两极市场:富裕家庭购买昂贵的物品,而工人阶级却花费谨慎,在打折商店和厂家商店里购物,选择的是便宜的商店品牌。那些提供中档商品的传统零售商最容易受到冲击,而能够根据这种趋势及时调整其商品定位并在两个极端进行补缺的公司却赢利颇丰。中国的情况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大量廉价超市和大量奢侈品专营店同时兴起,从汽车市场看,由于绝大多数人总的收入趋势在上升,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在改变,所以,便宜的车和高档车在中国都没有销售方面的困难,像宾利这类高档车在2007—2013年之间以每年在中国增加2~3家特约经销站的速度扩大销售,进入2014年由于种种原因豪华轿车的销售出现大幅下滑。
2.储蓄、债务、信贷的应用(www.xing528.com)
汽车消费者的支出还受消费者储蓄、债务和信贷适用性的影响。例如,日本人收入的13.1%用于储蓄,而美国的消费者储蓄率为4.7%。其结果是日本的银行比美国银行有更多的钱和更低的利息贷款给日本企业,这使日本公司拥有较便宜的资本以快速发展。美国的消费者有很高的债务收入比率,这进一步减缓了房屋或大额票据的支出。信贷在美国非常适合低收入购买者,但利息相当高,次贷危机就是在这种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发生的。在中国,情况比较特殊,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加上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不敢消费,导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是全球最高的,不依靠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长期的发展风险,目前这种情况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已有所改变。
3.外包和自由贸易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一个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问题是制造业和服务工作向海外的转移。寻找外包被很多公司看作是竞争的一种必要手段,但这也成了很多国内工人失业的原因。例如,从1994开始全球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把准备销往中国的汽车通过合资的形式在中国建厂,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几乎全是国外品牌之间的竞争,这种外包给双方都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国家的自有汽车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国产汽车已经成为市场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低价车方面。
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外包节省的钱数目巨大,比较中国和美国、日本汽车工人的人力成本,减去效率差异,使得发包公司省下20%~70%的劳动力成本,且假设生产质量不受影响。然而,在公司的短期收益和国内工人因失业而痛苦的背后是不令人乐观的长期前景,由于3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劳动力成本高低的因素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也是不少大公司将制造厂迁回国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