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中三村的代际关系:和睦平和,避免伦理荒漠

关中三村的代际关系:和睦平和,避免伦理荒漠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中三村中代际关系整体上都比较平和,家庭关系温馨和睦,老人晚年生活轻松自在。传统社会内容丰富的代际关系逐渐表现出工具理性,农民家庭代际关系不断表现出“去伦理性”,呈现为代际关系的下位运行,甚至出现代际剥削的极端情况。然而关中地区代际关系并未出现这种变异,这些村庄的内部形成了几种对于不孝的干预机制,一种是规范的制约。

关中三村的代际关系:和睦平和,避免伦理荒漠

判断一个地方的规范性是否强烈,可以通过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考察。在一个规范性强的地方,老年人的生活一般都是比较不错的。关中三村中代际关系整体上都比较平和家庭关系温馨和睦,老人晚年生活轻松自在。在这里父辈的责任主要是把孩子抚养成人,并在孩子成年之前积累足够多的钱,帮助孩子建立新的家庭,完成父辈的使命。如果孩子在外工作的话,也要尽量照顾孙子,直到他可以上学为止,到了这个时候,父辈就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任务,可以尽享自己悠闲的晚年生活了。正如前面提到的关中地区老年人的生活普遍是比较不错的,在村庄的公共空间中随处可见怡然自得的老年人,最为壮观的就是在严家庄村口的树阴下。因为这里修建有亭子桌子,旁边还有一家小卖部,所以每天都会有很多老年人在这里聚集,多的时候甚至有四五十名老年人,有的打牌、有的聊天、有的听听秦腔,惬意舒适。关中三村的文化生活比较多样,村庄中有非正式组织——自乐班,一些热爱文艺的老年人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切磋秦腔技艺。因为附近庙会比较多,这些老年人也常到庙会去看热闹、听戏。村集体和政府有时候也会组织纳凉晚会,通过农民的才艺表演来丰富文化生活。过年的时候就更热闹,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锣鼓队,过年期间每天都有人在村里敲锣打鼓,一些老年人也会专门组织大家训练,声势最大的就是严家庄的锣鼓队,有一两百人的规模,有时还会到外面参加比赛,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闲暇生活,使他们不至于感到孤独和寂寞。

郝明松和于苓苓(2015)的实证研究认为权威孝道观念对家庭养老中的经济支撑起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关中地区传统文化仍有较大影响,老人在村庄社会中仍具有权威地位,因而从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生活来讲,大多数的老年人一般都不会担心自己的生活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得比较好,村民的家庭收入状况普遍比较不错,另一方面村庄内的规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年人能够得到村庄的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讲,他们最为担心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族血脉是否得到传承,儿女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另一个方面才是子女是否孝顺。从老年人对于自己的人生任务的期待来讲,第一个问题能够解决了,他们会觉得自己完成了人生任务,可以向祖先交代,才会从容地考虑自己的晚年生活问题,如果第一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会觉得人生有一种未完成感,始终放不下心来。对于晚年生活,老年人都期待子女能够孝顺,他们并不指望子女能够给自己多少钱,只是希望自己在生活上能够得到他们的照顾,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对于子女来讲,一些不孝顺的人会觉得老人是自己的一个负担,尤其是对儿媳妇来讲,她们更容易在丈夫兄弟的家庭之间攀比,担心自己这边吃亏,对于小家庭的过分关注使得他们对于利益得失非常在意,并且处处算计。(www.xing528.com)

郭于华(2001)认为传统社会里代际关系中存在着交换关系,包括物质性交换、仪式性交换、情感交换、文化资本交换、象征性交换,所以代际关系不仅可以通过互惠而获得利益上的满足,更可以通过充满人情味的美好情感的交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近年来虽然付出与回报的对等仍然是一个基本的公平理念,但双方可交换资源出现差异,年轻人更加注重物质交换,更加注重现实当下的物质利益。传统社会内容丰富的代际关系逐渐表现出工具理性(孙新华,2013),农民家庭代际关系不断表现出“去伦理性”,呈现为代际关系的下位运行(范成杰,2013),甚至出现代际剥削的极端情况(陈柏峰,2009)。然而关中地区代际关系并未出现这种变异,这些村庄的内部形成了几种对于不孝的干预机制,一种是规范的制约。老年人作为生活上的弱者,对于他们的关怀需要一种规范去调节,这种规范作为一种干预机制,使那些越轨行为得到抑制。在一个生活边界相对封闭、生活面向向内的村庄中,规范是最容易得到保存和传承的。在关中农村孝道是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并被村民内化,不肖子孙在村庄中会成为另类,遭到排斥,受到其他人的指责和笑话,村庄的舆论会对这些人产生压力。“一方面,村民与村民彼此了解,谁的才干如何,品质如何,大家都了然于心。另一方面,因为大家彼此熟悉,而自然而然发生信用及规矩,没有谁会(敢)越出这种信用和规矩,否则他会受到大家(熟人)强有力的惩罚”(贺雪峰,2003:43)。豆文村一个妇女40多岁了,其公公生病后,刚开始还伺候了老人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不耐烦,就外出打工了,直到老人去世,她才回到村庄,但村民认为她太不孝顺,周边妇女们都不愿跟她来往,她一出现别人就马上起身走开。在一次庙会上,她去上香,遇到本组的几个妇女,这几个妇女就说她,家里有佛都不供,还供别人家的佛。另一种干预机制就是村庄中权威人物对于不孝行为的干预,这些权威人物大多数是退下来的老干部,个人的威望道德比较高,因此常常被请过去处理农民家庭中的纠纷。这些人比较有公心,办事公道且合理,处事能力较强,能够得到村民的信服,因而这种干预机制也是很有效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