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
由于外部力量强制干预市场,制定一个与市场均衡价格不等的价格,从而造成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不再相等。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主要是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的。但价格调节是在市场中自发进行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现实中所得出的结果并不一定符合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为调节和稳定某些产品的供求,政府通常会采取一定的价格管制政策(限制价格政策和支持价格政策)。
(1)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最高限价)是指政府对某种商品制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市场价格。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在于:限制某些行业尤其是垄断性较强的行业的产品价格,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在一般情况下,最高限价往往出现在一国的非常时期,比如战争时期或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时期。像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政府对于生活必需品、原材料实行最高限价,以保证经济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图2-16 限制价格及其影响
图2-16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高限价的情形。P0为市场均衡价格;P1为政府限制的该商品的最高价格;Q0为均衡时的供给量(即需求量)。我们看到,当价格为P1时,企业的供给量为Q1,而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2,Q1Q2为供不应求的数量,即短缺。根据供求定理,在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P1上,企业不会生产更多的产量,这就可能实现政府限制某些行业生产的目的。同时,在价格水平P1上,扩大了购买该商品的消费者群体,有更多的低收入者具备了购买该商品的能力,从而有利于社会产品更公平的分配。然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最高限价上存在Q1Q2的短缺。为了相对公平地分配OQ1,配给和排队就成了常见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我国商品的价格普遍偏低,由于价格偏离均衡价格,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小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于是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的现象,政府就要实行配给制(发放票证)、排队购买的方式。
配给制一般只适用于短期内的特殊情况,否则,一方面可能使购物券货币化,或是出现黑市交易;另一方面会挫伤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短缺变得更加严重,一旦放弃价格限制,价格就会上升得更高。
所谓黑市,是最高限价引发商品短缺后延伸出来的一个非法市场。在黑市,人们用超过法律规定的价格上限进行交易。图2-17说明了这种情况:在黑市中,人们购买到了Q1商品,却支付了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P2,黑市销售者获得了高额收入,如阴影部分。
图2-17 黑市及其影响
图2-18 支持价格及其影响
(2)支持价格(www.xing528.com)
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是指政府对某种产品制定的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市场价格。政府采取最低限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和保护供给者的利益。比如,最低工资法和扶持农业的政策。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常常实行农产品的最低限价。图2-18中,P1是政府规定的最低价格,对应于P1的供给量是Q2,需求量是Q1,Q1Q2即为供过于求的数量,也即过剩。为了维持最低限价,这些过剩商品不能在市场上卖掉。此时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政府收购过剩商品,或用于储备,或用于出口(当然,也包括鼓励农产品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二是政府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规定将产量控制在Q1,实现人为的供求平衡。
2.税赋的归宿
在商品的交易过程中,政府的税赋到底是由买方还是卖方来承担呢?
(1)向消费者征税
政府向作为买者的消费者征税,税收最初影响需求。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移动距离等于每单位商品的征税量。供给曲线并不受影响,因为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企业向市场提供产品的激励是相同的。在图2-19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向政府缴纳了一定的税收,因此,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移动距离为P2P1,这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均下降。征税后,均衡价格从P0降至P1,消费者购买每单位的商品,除了支付OP1的价格给企业外,还必须缴纳P1P2的消费税,即消费者每单位商品支付的总价款是OP2。
表面上看,税收完全由消费者承担,仔细分析会发现,实际上,税收是由消费者和企业共同分担的。税收使单位商品价格从P0降至P1,这样,在P1P2的税收中,消费者实际负担的是P0P2,企业负担P0P1。
(2)向企业征税
政府向作为卖者的企业征税,税收最初影响供给。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移动距离等于每单位商品的征税量。这种征税对需求曲线不会有影响,因为税是由企业付给政府的,消费者对于价格中是否包括税金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价格的高低。价格如果提高了,需求量就减少;反之,就增加。所以,征税对需求曲线没有影响。在图2-20中,政府向企业征收一定量税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相应的征税量,移动距离为P2P1,这时的均衡产量下降,均衡价格上升。征税后,企业看起来得到的价格每单位是OP1,但其中一部分(P1P2)要交税,因而企业实际得到的价格就从P0下降到P2。不难看出,虽然是对企业征税,但税收实际上是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摊的,企业承担P0P2,消费者承担P0P1。
图2-19 向消费者征税
图2-20 向企业征税
以上分析表明,政府不管是向作为买者的消费者征税,还是向作为卖者的企业征税,都会抑制市场活动,减少销售量,致使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企业得到的价格下降,并且无论如何收税,买卖双方都要分摊税收。到底是买方负担多一些还是卖方负担多一些,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相对于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对比,实际上就是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弹性。本书第三章将会讲到“弹性”的概念,税收负担通常更多地落在敏感程度相对不够,即弹性相对缺乏的市场一方。这是因为,对于价格变动反应欠敏感(即弹性小),意味着或者买者对该种商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或者卖者的退出成本较高,没有新的适合生产的替代品,退出困难,当对该商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适合选择机会少的一方不能轻易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