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本质,这是一块容积率做不了纯别墅的地,而且区域又是别墅泛滥的重灾区。创造差异化体验肯定是对的,即使做联排也容易被挤入市场的红海里。
在别墅用地禁批的背景下,我们洞察到,未来低密度生活方式必然是大平层的。这洞察是对的,但任何的创新都是有接受的过程,那个时间段,消费惯性还没被纠正,“有钱就买别墅”还大行其道,倡导“有钱就买大平层”肯定说服成本太大,而且当时市场上还有大量别墅存货。
那段时间和甲方碰撞很多次。甲方当时的心态,让我感觉他们很自信,自信地认为:时代再大,大不过创新。就如计算器替代算盘,手机替代BB机一样,产品最大的卖点是品类创新。
说实话,我心里是犯嘀咕的。因为经常说,领先一步是死,领先半步才是伟大的创新。 “特爽”的居住体验背后,如果领先消费心理太多,创新只是一个空噱头。我拒绝用创新作产品卖点,因为我坚持“设计方式≠传播利益”,但是行业总有误区:甲方做了什么,就直接与消费者得到了什么之间画上等号。
譬如,甲方设计了一个云顶建筑,传播的利益经常就是甲方的设计方式—“高”。而高只是产品特征,客户利益其实是需要翻译“高”背后得到的体验,譬如:“连脚趾都可以俯瞰城市的征服建筑”,或者“我不愿和世界在同一高度”。征服感、优越感才是消费利益。云顶建筑最多只是个设计方式,永远不是项目的传播利益。很多城市地标,除了高,词汇贫瘠,而且还反问我:“夏老师,那我打高为啥卖得不错?”很简单,消费者自己“自动解读”了高,“自己消化”成了自己需要的利益:譬如优越感,譬如景观优势。
这类项目一旦稍微溢价,往往初期高价段和低价段卖得不错,中间层没有绝对高度优势,但价格不菲的楼层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因就是直接贩卖“高度”,没有转化为消费利益。也包括纯粹认为“高度”是唯一贩卖优势,没有真正理解“高”背后,消费者购买的其实是“优越感”,以及为“优越感”而做的内部服务体系加配。只有高度,缺乏高度生活服务价值,是这类项目的通病。
从一开始就强化从第1层到最高1层,独享的“与世界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拒绝纯粹押宝“高”,建立完整的消费利益:既有高度,又有和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生活“享受高度”,即所谓“消费优越感”传播,才是“设计目的”转化为“消费者利益”的正确道路。
图13-5 高度建筑,要学会不止卖“高”
创新只是设计的初衷或者手法,远远不是消费利益。所以和甲方沟通很多次,我们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项目最大的卖点是“享受的真意”。
客户反问我们:“难道,别墅没有享受的真意吗?”
我们回答:我们不妨把舒适度细分,别墅在现在的市场,有两个我们无法替代的功能:
1.身份和成就的彰显感。
2.得天得地的舒适度。
但是我们也有别墅无法企及的消费利益:(www.xing528.com)
1.同总价,购买的平层面积更大,尺度舒适感很实在。
2.同区域,所有别墅都是“一栋别墅,一条狗,几亩地”,我们酒店有娱乐,室内有泳池,社区有两座球场和酒店餐厅,生活享受配套很实在。
3.同气候,上海的室外泳池,室外配套其实只能春秋两季使用,我们所有配套全部室内化:室内泳池、室内运动场、室内酒店。气候因素考虑很实在。
别墅的两个优势,其实说到底都是“心理彰显感”:前者满足了身份彰显,后者得天得地,满足了其上海有庭有院的占有彰显。甚至他自己都比别人清楚,上海气候下,室外庭院使用不到全年的1/3时间,但一切抵不过他渴望占有天地的精神满足感。所以别墅的两个优势,说到底都是心理优越感的满足而已。
而我们带来的是真实尺度的、内容的、时间上的享受感:
■ 尺度:7米面宽> 6米面宽,实在的尺度变大带来的享受感。
■ 内容:三大享受型配套,3大配套>1条庄园狗,实在的内容享受感。
■ 时间:四季使用,4季>2季,实在的高使用率享受感。
说到底,你是喜欢实在的享受,还是喜欢1亩地,1条狗,1栋冷清别墅,满足心理彰显感的享受,就决定了你是不是我的客户。
我们不用说服客户,也很难说服客户,要别墅的,那种心理愉悦度的超级渴望,你无论如何和他说平层的优势,他还是心往别墅,因为没有住过别墅,对这种品类的渴望,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
所以,要实在体验,还是要心理炫耀,是我们差异别墅的关键。懂得活给自己,而不是活给身份看的人,才是我们的客户,所以我们提出了“享受的真意”。
坦率地说,甲方没有彻底被我说服,但是坚持我的思考角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