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是“品牌”和“城市品牌”,后者只是比前者多了两个字,但是就工作目的、项目关联关系、联动的深度关系而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两个词。这章详细说说我对于城市品牌的认知。
说到品牌和城市品牌的差异,还会有一个词,叫作“区域品牌”。如果说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多了两个字,却变了一个词,那城市品牌和区域品牌,看起来都是四个字,还有两个字一模一样,而且玩的都是品牌这件事,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两者差异不大。其实我想说,它们的差异是不小的,前者聚焦单城市根植能力的总结和明星项目的背书制造,后者要学会在参差不齐的尖子城市和后进城市间,提出平衡而有效的项目品牌背书。
具体差异和玩法上的标准,可以看另外一章。本书共收录了3个地产品牌操作案例:一个全国品牌,一个城市品牌,一个区域品牌,我特意这样安排,就是想把这3个多数人看起来差异不大的品牌工作,详细解开,一一对比,细说背后的操作标准、传播目的、联动方式上的差异。
说回城市品牌。现在很多甲方在当某个城市深耕发展很好的情况下,或者刚进入这个城市时,在集团品牌基础上有城市品牌的需求。我一直在面对这种需求时反问甲方:你确定真的要做品牌吗?他们一般的回答都很肯定:是的,非常需要!
这时候,我一般打住,另外找个酒过三巡的机会再问他:你真的要做城市品牌?
差异来了。有的甲方回答继续坚定:“夏总,我必须这么做,未来我们几年出的货,都有溢价的压力。”
说实话了。酒精是最好的洞察真相的原材料。
更直接:可以不做,但主要是今年有个明星项目,想借助品牌联动一下,这样拉动明星项目的销售曝光度。
两位都说了真话。就现在的城市品牌而言,我认为,它和全国品牌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可以有,甚至必须有“生意逻辑”,即城市品牌应该主动思考借助多项目的联合力量,拉高明星项目的曝光率和传播的启动势能高度。譬如上海某品牌,当年的年度重点产品是某外籍大师设计的设计型豪宅。考虑到上海本身就是个设计型城市,懂得海纳东西文化的设计精髓,所以基于城市背景和年度作品的角度,将当年度城市品牌设定为“设计上海”。其他项目,则寻找自身社区设计、收纳设计、户型设计、土地规划上的特色,捆绑成这个企业当年城市品牌的产品体系。同时以一个品牌的城市力量,拉高年度作品的亮相能量级。这就是所谓城市品牌的生意逻辑。全国品牌不可能,也不需要聚焦到某个区域的某个城市的某个年度重要作品,杀鸡用牛刀,浪费了。
因此和全国品牌不同,城市品牌在构建之时,有必要充分考虑年度明星产品。
而且对于城市品牌,城市颗粒度下面就是项目,项目是承担一座城市品牌最主要的元素。说直白点,保证项目销售,是城市品牌建设最基础的根基。你可以不是销冠,但是十多个项目,五六个卖不动,两三个索性多年停在那儿,谈何城市品牌。你口号再美,也是“肾亏气虚下发出的声嘶力竭”。消费者不傻,购房者也不会不明白。
所以,基于明星产品的生意逻辑考量,是城市品牌思考时很重要的一块。当然也有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不依赖城市品牌,明星产品单干的:
■ 差距太大:做了一个豪宅项目,但是之前的品牌都是刚需,明星产品和现有品牌认知差异太大,所以开发商索性就单独建立高端产品,不借助品牌力量了。(www.xing528.com)
■ 品牌高差:品牌在该城市能量很大,影响力够强。单独倾斜,为一个明星产品更改年度城市品牌主题,不值得、不应该、不需要。更多是项目单向借助品牌,而非城市品牌为其倾斜,修改年度主题。
这两种情况我都遇到过,但是在多数实操里,前者其实还是要思考“借这个明星项目反哺城市品牌”[你的品牌不能一直这么低端(low)下去吧]。后者只是品牌太强,名字即价值,单向借力即可。但能这样在单个城市做到有超级影响力的,属于极少数。早年三四线城市里的某当地品牌,或者进入城市较早且产品量、口碑度都非常好的全国性品牌,可能会有这样的影响力。但随着时代发展,一线品牌在一线城市基本都完成布局,一二线品牌都深度沉入二三四线城市,这样的独角兽也越来越少,所以后者这样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除了生意逻辑,城市品牌还要考虑两个点:
■ 城市卖相
■“刺人行动”
城市卖相这个词,是我定义的。“卖相”两个字是吴语里外表的意思。城市卖相,你可以理解为城市品牌在地化,如某知名品牌进入昆山,基于城市文化代表—昆曲,提出了“让昆山更有戏”,其实就是融入城市的态度和品牌主张。
城市卖相的考量,不仅考虑融入,还要思考在城市地产开发竞争格局中的超越。如在杭州,某深耕杭州十多年的一线品牌提出的“新江南制造”,其实就是在深耕多年后,决心在杭州这个有张小泉剪刀、龙井造茶术、杭州油纸伞等精湛技艺的江南城市,超越原有技术,建造品质更优良的房子。简单融入已经不是它的品牌愿景,超越城市同行,做这个城市最领先的地产品牌,才是这个品牌对于自己在杭州卖相的“霸气”表达,这是我的理解。
最后,城市品牌还要考虑的一点,其实也源自城市品牌和全国品牌最大的差异:城市品牌下面即项目,而全国品牌下面是区域;城市品牌有能力对城市诸多项目直接管理,而全国品牌常常很难。这也是我多年做全国品牌最大的难点,制定好了策略,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品牌影响力不同,销售压力不同,各地消化集团品牌的能力也不同。有的区域,巴不得集团给他们清晰的品牌主张,他们拿来直接使用;也总有一些区域,要么推广能力较强,要么销售压力较大,认为品牌太虚,无法促进销售,从内心抗拒品牌。所以,全国品牌落地各区域的结果,往往有太多干扰因素。
城市品牌几乎不存在这个阻力,所以其在年度节点上,往往要深度考虑一个“联动问题”,即如何巧妙地组合所有在售项目,借助城市品牌主张,完成项目销售的合力发声工作。当然,一个人是个性,一群人在一起往往只有了共性。项目组合也是,如何组合才可使组合过程既能兼顾不同项目的落地能力,还能捏在一起继续有传播力、有个性?这就要求城市品牌在项目联动上能“刺痛消费者神经”,即具备所谓城市品牌的“刺人行动”能力。做联动的不少,但多数都是整个名头捆绑卖,能刺痛市场的方案,少之又少,实操出来的更少。
再补充一点,城市各项目往往销售进度不同,很多尾盘的推广基本就没广告公司承接了,而且尾盘往往能玩的花样少,故而很希望借助品牌的平台发出新的声音。所以“刺人行动”要考虑的东西是多元化的,有时还会承担不该承担的销售期望。
基于我讲的全国品牌和城市品牌在实操上的种种差异,可以看到好的城市品牌需要考虑到三个因素:生意思维、城市卖相、刺人行动。我将此称为“城市品牌三轮车”,要将一个城市品牌运转起来,需要这三个轮子。
图11-1 做好城市品牌的三轮车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