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当地市场,还是上海市场,其实上面已经提及。概括起来,我们最大的问题是“非惯性”:
■ 对于当地市场:非惯性认知的传统别墅土地,太远,不属于当地人常规的别墅置业区域范畴。
■ 对于上海市场:非惯性产品,出了上海最好卖的,要么是价格有优势的,要么是距离有优势的。而我们是典型的不远也不近的中不溜秋。
非惯性,是营销中常遇到的问题。这种项目,我过去见过的对策,总结起来为“扩大分母”,即在购买转化率无法提升的情况下,用多种手段扩大客户的基数,促进产品销量。
譬如非惯性土地的“扩大分母”手段:
■ 土地“教育”:土地不行,就进行土地“教育”。但在中国,规划利好的强势土地不用“教育”,客户会闻着规划纷至沓来。要靠洗脑来包装的土地,本身势能就偏弱,解释成本也超高,而且和传统思维“强扳手腕”,在客户越发聪明、会主动识别“你在洗我脑”的时代,靠一两个项目单独发起的土地“教育”,多数收效甚微。
可以做,但是不能押宝于它。
■ 产品加分:土地减分,就产品加分。类似通过面积赠送、产品规格加配来此消彼长式地做弥补营销。但是就如之前所讲,任何一个土地都有其“价格上限”,砸钱盖再好的房子也改变不了这块土地的价值上限。很多城市二三等的土地,强加材质和工艺,做出“反土地价值”的豪宅,最后多数结局都不好,典型“匠心用错了地方”。因为房地产、房地产,核心在地,其次才是房。如某评论家说过一句“土地拿砸了,一切就砸了”。因为产品加分,弥补土地缺陷的程度都是有限的。
■ 传播加分:说到底,就是砸钱做传播,让更多人知道项目,以此增加购买基数这个分母。有钱真好,但是我遇到的多数情况是:土地不好,产品一般,预算也有限,这三项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总是“阴魂不散”地组合在一起。问甲方,他的回答也听起来很对:“这才叫骨头项目,这才考验你的传播能力,用钱砸出来的都不算本领。”为此,我创立的“夏不飞创意日报”里,收录的过去三年遇到的全国各地的营销问题,一半都是此类钱少难卖的问题,我们花了大量时间,一起探讨,一起思考夹缝中的破题之道。
其实关于砸钱。砸钱的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往往手里有钱,但砸多少,如何砸,没人敢在他面前拍胸脯说两百万就够。当没有准确数字量化砸钱的时候,可能多砸一分钱都是浪费。由此,最后就演变为少砸钱,甚至不砸钱。所以传播加分,在实操里会遇到很多阻力。(www.xing528.com)
以上是非惯性土地上常规的“增加分母”的营销手段。如果遇到土地没问题,产品有问题的,对策也类似:
■ 产品“教育”:如三四线城市,对高层有抗性。传播就是和传统思维“强扳手腕”,“教育”高层的景观和声环境优势。如商住LOFT,强行“教育”上下分层的动静分隔,包装“很酷很潮”的生活方式等。但是这样的“教育”,多数是在和一种居住观念对抗。如商住的背后,是和买房就要买70年的住宅观念抗衡;高层背后,是和我们从小住惯了的得房率高,超舒适的多层居住观念抗衡。对抗传统观念的营销,多数说服成本高,说服效果差。
■ 环境加分:扩大产品的定义范畴,利用大环境优势吸引客户基数。如高层有抗性的地方,贩卖公园+高层;商住有抗性的地方贩卖商业中心+LOFT。有很多这样做的,效果也还不错。归根到底,不可能有无抗性的完美产品,只有不够美的遮羞布。
■ 传播加分:如上所述,钱永远是最棒的传播后盾。但是也有的产品抗性实在太大,或者你永远不知道“多少钱算有钱”,在这个无法量化的数字面前,很多项目不是没砸钱,但多在砸不出效果的时候放弃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是“挖通隧道的最后一锤”还是“这一锤后,还有漫漫千万锤”。马云说“很多人放弃在黎明前最后一幕黑夜里”,其实放在地产业,黑夜不可怕,多数情况是“很多人揣着钱,但放弃在投入无效的绝望里”。
图10-2 对非惯性土地和产品,传统思维爱用增加客户分母的营销方式
以上方法,我们考量过,在我们的项目上都不太具有实操性。除了甲方费用有限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已经开过盘的项目,我们不可能有一个整体的时间停下来,重整形象,再“教育”客群。而以上所列“扩大分母”的手段,要么要求推翻原有形象,要么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见效(如土地“教育”),我们项目等不起。
而且,我也深感这个项目不需要颠覆形象,因为形象更换可能见效也不会太大,毕竟“非惯性”的问题,不是几个美丽视觉效果就能解决的。
同时,我倒是觉得对于“非惯性”的问题,要么直面问题,要么找到对问题抗性没有那么大的人,否则换什么传播概念都没用。简而言之,要么直面问题,要么找到不在乎问题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