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应对硬伤,营销进攻之道

正确应对硬伤,营销进攻之道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成功的防守营销,实质上都是让客户不激动不纠结,从而“心静如水”。所以,不要纠结无产权的伤,而是寻找足以攻占客户心智的“矛”。这次访谈,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老人未必爱静静。研究中国老人发现,多数人在60岁前后,会抗拒过分强调“临终”“一对一看护”,他们有强大的“不服老”意识。图7-3再听掌声有时候比医疗设备,更被某些老人渴望当认同感被找回,50年产权就不再是要命的劣势了。

正确应对硬伤,营销进攻之道

再成功的防守营销,实质上都是让客户不激动不纠结,从而“心静如水”。但营销最重要的是让客户“心花怒放”,而不是“心静如水”。所以,不要纠结无产权的伤,而是寻找足以攻占客户心智的“矛”。

所谓的矛,其实就是养老客户到底要什么。传统的思考,放在这样一个山青水净、土肥田沃的葡萄园旁,传统策划就自然而然想到了:炊烟袅袅,几分私地,几杯独醉。正如章首谈到的,老人爱静静,此地又是那么远离城嚣的静,而且可以高端养老,200多套房子,地多人少,葡萄比人还多,不谈静,谈什么。葡萄园旁再酿几瓶葡萄酒,这传播场景就交圈了!

但细究项目购买的高端养老客群,很多人年轻时候,获得财富的过程就是获得掌声的历程,过去十几年,习惯了被承认、被掌声的生活,退休生活就是“抵抗失落”的生活,抵抗没了掌声,没了参与感,没了认同的孤独。就算没有事业成就,房子属于小辈为其购买的颐养居,从人性角度,这个都会旁的田野公寓,客户多是在大都会里过了一辈子的老人,城市烦嚣里建立了固定而丰富的老友圈子,习惯了热闹生活的味道。很多这样的老人突然进入远郊田野,都不太适应,因为少了社交圈,没了烟火味。安静不是他们最大的购买欲望,寻找热闹的归属感,才是核心。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判断,我们访问了多个意向客户,发现退休后:

■ 老人最大的得到:时间多了。

■ 最大的失去:也是时间多了,孤独多了,往日的成就没了。

尤其是往日在工作上被日程安排得满满的,突然大量时间放在眼前,他们不知所措。简单而言,退休给他们带来的不止快乐,还有“价值失落”的伤害—习惯了三四十年的被认同感突然没了。这次访谈,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老人未必爱静静。

传统养老提供的是丰盛的医疗和看护措施,甚至强调“强大的临终服务”。这种资源,我们没有,但是不意味着就彻底失去老人的青睐。研究中国老人发现,多数人在60岁前后,会抗拒过分强调“临终”“一对一看护”,他们有强大的“不服老”意识。甚至我们遇到过有老人买了带医疗资源的养老居后,听了朋友一句“你有那么老了吗”,第二天就来退房了。心理暗示,外加环境影响,所以很多医养地产过分强调医疗会适得其反,这也许是中国社会当代养老心态的典型缩影吧。(www.xing528.com)

我们没有医疗优势,某种程度上,是劣势也是机遇,因为就如之前所言,“人生价值落差”背后,给了我们“填补落差”的可能,而这些不用医疗资源:

■ 再“就业”:看起来给的是土地,其实给的是“第二份职业”,投入其间,炊烟袅袅,几分私地,几杯独醉,几个新老朋友,唤醒从前的人生成就感。

■ 200人:仅仅200套,而且“无医疗纯乡村”的特色,反而会汇聚大量精力充沛的“动手派”老人:动嘴唱戏的、动手种地的、动手动脚舞蹈的三类人。有兴趣,就有能者,有能者就有师徒,有师徒就能满足师傅的再听掌声的愿望,唤醒徒弟们的圈子认同感。

所以,我们的本质不是在卖200套房子,是找回200个老人“丢了的认同感”,建立种地、唱歌、文艺的“再掌声”俱乐部:一群习惯掌声的老人,重新找回往日的成就感和参与感。

图7-3 再听掌声有时候比医疗设备,更被某些老人渴望

当认同感被找回,50年产权就不再是要命的劣势了。就如之前所讲,营销的核心是“用卖点激发购买激情,而不是填坑保持消费平静”。而这,恰恰能激发一群精力充沛老人的激情。因此,“再掌声”俱乐部的思路定了,破题的口子就被撕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