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描述这个项目的角度。最后不是生态圈,也不是老林场,也不是自然界,而是国家地理杂志!
形象地说,我要求创作者站在仿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角度,不再拘泥容积率、独栋别墅、面林靠湖这些常规地产的规划角度,而是换作一个地理杂志编辑看到的,类似:
■ 这是一个春季和夏季多雨的雨林区,藏了几个有着城里闻不到的清爽雨滴味的院子。
■ 落叶乔木为主,还有很多草本类植物,而同纬度能有这样植物标本保存的区只有3个,顺便围绕这些30年乔木林子,造了几栋院子别墅而已。
■ 夏天多西南季风,冬季反向。因为吹东南偏西北的风,温度比同纬度要高不少,顺着风,造了几百栋清风别墅而已。
我对着创作团队胡诌了这样一段,就希望他们跳出传统地产广告的思维,换成地理杂志编辑的洞察角度。
正如从观战者的角度,会让一盘跌宕起伏的对局,不用亲临现场也可以感受其间险恶。所以,我们在一个江、山贩卖已经腻味的市场,尝试换成地理角度,传达国家地理杂志里才能读到的,那个人间野性与优雅共存的天堂”。就如在“凡广告必牛气哄哄”的美国租车行广告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我是老二,所以必须加倍努力”的谦逊者角度,一股清流唤醒了大家的好奇,从而赢得了市场对AVIS的超级关注。
图3-5 学会更换洞察产品的角度,譬如换成一本地理杂志的角度
好的传播角度可以反哺规划思路。如果站在能入选《中国国家地理》的一块林子的高度,那应该会少了人类野蛮操作的痕迹,多了鬼斧神工的自然妙手的天地融合。
譬如这片密林子未来的配套规划,我们不再采用“别墅区+别墅配套”的加法规划思路,而是“声音的共鸣”规划:林子里有风声、雨声、鸟声、林声、水声,与之对应,营造一个声音的共鸣场,即人造的声音,如书声、戏声、笑声、马声、窃窃私语声,和天生的声音珠联璧合,不是闯入,而是共鸣:
■ 风声里的书声—清风书店
■ 雨声里的戏声—雨露剧场
■ 水声里的笑声—湖光鱼乐园
■ 林声里的马声—密林马场
■ 鸟声里的窃窃私语声—鸟语餐厅(www.xing528.com)
人进了林子,做了建设,但没带来格格不入的成功的掌声、失败的叹息声、虚伪的赞美声,而是让所有配套的声音状态,与天性自然的声音相容相生。
如果没有《中国国家地理》的新洞察角度,就没有“共鸣的声音”规划这一灵感。因此,传播定位有时候绝对不是纯粹对成品的包装,而是可以反推上游,拥有重新界定产品思路,调整产品激动场景的“共生能力”。尤其是愿意和我们一起探讨产品的甲方,他们拥有强大的规划能力,我们拥有敏感的市场传播触觉,两者结合,不仅探讨广告传播,更可作为建议者,对规划进行“思维逻辑”上的方向性建议。
图3-6 好的策略洞察,可以反哺规划设计,譬如“声音的共鸣”思考
所以,当我的文案给配套一段描述:“三千亩林 四五种野趣 六七分纵情 八九样雅致”时,我还是觉得太地产化,我更喜欢“声音的共鸣”。我更愿意这样描述:“好的自然规划,是一种态度,拒绝什么,接受什么,欢迎什么。人进了自然界,但没有闯入自然界;留下来,但不留下足迹”。很有意思的规划思路。
总之,从“密林别墅”的角度,换成一个自然界的洞察和报道者:国家地理杂志的角度,其实还有一个实践中的原因:一个项目的策略,常常由广告公司最牛的几个人思考制定,而执行常常由底层文案设计去实现。策略角度如果上来就是“油腻而常见的”,文案和设计的创作基本就谈不上激情了,应付作业心态也基本成为必然。
好的策略本身,要能激发基础创作团队的兴趣,即“内部情绪”。又来一个“中心大宅”、又是一个“当代中国别墅”……团队早就词乏语腻了,如我一直说的:油腻常规的策略,必定导致创作出品充满了“浓浓的无奈加班和交付味”。好的策略,首先要让创作团队有兴趣去做,有开电脑加班的兴奋。
“撩”消费者之前,要先“撩”跟你一起创作的设计、文案、AE。
而且更换语境,也将由此创造“稀奇而野性”的新创作语库。新语库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维持后续长达至少一年的服务,使之保持在一个高水平。
策略,永远是会议室里的、PPT上的,消费者永远看不到,只有输出动人文案和视觉效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达成。而如何能让创作准确无误地传达策略,关键在于策略能否为后续创意创造新的创作词库。看看这座城市早已乏味的输出词汇“低密墅区、百亩森林、城市森呼吸……”,一旦更换成国家地理杂志式的新词库“风雨雷电、月圆月缺、风声雨声马啸声……”在未来的传播面上,才会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让夏不飞等老鸟兴奋和议论。
图3-7 好策略,要能给基层创作者提供全新的词库
说了太多更换角度的原因,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自然界,是人类最完美的情绪勾引机。人藏着的、掖着的情绪,城市勾引不出来的,自然界可以。
具体的,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