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体制改革 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

深化体制改革 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稳增长,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而发展民营经济则必须深化改革。只有给予榆林民营经济平等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榆林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二)深化改革,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这些年来,榆林民营经济、民间投资成为拉动榆林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调整所有制结构:与发达地区相比,榆林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小。

深化体制改革 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

经济稳增长,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要求调整经济结构。笔者以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民营经济,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事实证明哪里的民营经济发达,哪里的就业就充分,哪里的老百姓就富裕,哪里的经济就繁荣。而发展民营经济则必须深化改革。这也就意味着,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最终要落实到扩大市场的主导作用上。

(一)解放思想,肯定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

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的阻力来自传统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其关键在于怎样看待“公平”问题。

(1)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每个生产要素所有者应平等参与社会生产,遵循同一经济规则,按贡献大小获得相应收入。无论地位高低,每位公民平等享有公共资本;无论数额大小,每份资本具备同等增长途径,即统一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中小资本所有者的权益,保障其有相同机会获得剩余价值并累积财产性收入。因此,需禁止政府官员凭借公共资源获利,推进依法治政,完善法律信用体系,杜绝部门利益和强势集团利益。

(2)公平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通过医疗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而使劳动力资本(包括体力、知识、才干)获取途径公平,保证榆林的每一位劳动者享有基本相等的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信贷机会,打破对特定人群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制度性保护。思想越解放,民营经济发展越好。真正把民营经济作为立市经济、主体经济来抓,使民营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的主体。只有给予榆林民营经济平等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榆林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深化改革,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这些年来,榆林民营经济、民间投资成为拉动榆林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年,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74.8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0%。特别是近年来榆林民营企业家承担了相当比例的社会责任,“千企帮带、千村推进”开启了社会扶贫的新模式,在全国形成独特的“榆林现象”。但目前榆林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榆林民企产业结构趋同,企业数量虽多,行业范围较窄,大都是以二产为主,且均显现能源化工特征,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也造成企业对专业人才、生产资料和销售市场的激烈竞争;二是人才、资金、土地、水等经济要素资源可获得性的制约;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仍有待改善,特别是面向民营企业的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缺乏专业的服务组织,尤其是乡镇小微型企业,难以及时获得各类市场信息;四是民企自身的“硬伤”,如家族式、规模小、技术含量小、管理水平低等。十八大以来,国家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的实施细则全部出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这将有力地激活榆林民间资本。

(1)调整所有制结构:与发达地区相比,榆林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小。应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与其他所有制资本的融合,推动榆林市产权交易中心以及各类专业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鼓励民企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与国企、外企合作,以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优势互补。(www.xing528.com)

(2)清理歧视性政策法规:切实转变观念,清理和修改歧视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明晰投资者与经营者对资产和收益的权利归属关系。严禁行政权力强制干涉民营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查处利用行政权力对民企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等违法行为。畅通民企反映诉求的渠道,加强民企民商事纠纷仲裁工作。引导民营企业自觉依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优化民间投资的审批登记程序,分层次规范民营经济在金融通信电力煤炭天然气、自来水、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准入门槛

(3)优化民营经济产业布局:针对榆林民营经济产业趋同的弊端,实现由能矿资源重化工产业向多业并举转化,参与发展特色资源、新兴工业、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鼓励和引导民企更多地进入农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进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开拓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其他绿色产业和新兴行业。

(4)深化民营企业制度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支持,更需要整合内部资源作为支撑。榆林民营企业多数为传统家族式管理,实行现代科学管理的企业为数不多。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家族成员往往在企业中居主要地位。这种管理模式只适合于企业的初创期,处于低效率运营状态,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进行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鼓励民营企业相同或相近的产业整合、兼并、重组,逐步形成民营企业大集团。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民营经济的人力资本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培训制度、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

(5)转变服务方式:政府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加快交通、通信、电力供应、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民营经济投资的软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简化行政审批,坚持“非禁即入”,做到多支持、少干预、多服务。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服务,扶持建立一批创业服务平台,为初创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事务代理、业务培训、技术支持、财务融资、市场开拓等创业服务。

【注释】

[1]姜利,女,陕西佳县人,中共榆林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