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经济上划算,同时要保存好自然与文化的完整性及保持社会的和谐融合。
(一)开发特色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乡村旅游能取得经济效益,资源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以便能造福子孙后代。经济效益是对乡村旅游经营者和相关部门经济投入的回报,这是维系乡村旅游供给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不能把旅游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开发出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产品,任何乡村景区均不会在经济上可持续发展。
(1)开拓乡村旅游市场。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是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的关键。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紧紧围绕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主题需求,开发中要尽量保持原貌,产品要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类型产品的开发模式,坚决避免开发中的商业化、城市化倾向。旅游部门要帮助设计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形象,推动分散的乡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要积极开发并逐步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满足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需求,使乡村旅游也具有参与、竞争、时尚、现代、个别的快节奏的需求特征。
(2)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任何一个发展旅游业的乡村,不可能面向所有游客,它只能吸引某个具有大致相同需求的特定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国农业旅游学家卢云亭教授将传统乡村旅游细分为8类,将现代乡村旅游划分为6类,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可以根据概念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整合资源,针对不同的市场需要开发旅游产品,保证乡村旅游市场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多样性。
(3)创新乡村旅游产品销售方式。要搞好市场调研与市场定位。目前市场层次分明,市民对应的是低档产品,部门活动对应的是中档产品,企业对应的是高档产品。经营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定位,开展有目的的促销活动;要实行省内区域联合,整体营销。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方式很难适应农业和农业旅游日益发展的社会化、知识化、规模化、甚至网络化的需求,因此,要尽快建立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形成整体规划,统一筹划,联合促销,要实现农村旅游产品入网。旅游电子商务代表了今后旅游活动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农村旅游网站,并设立网上预定系统,形成网上促销。
(二)提升“资源认知”,形成独特魅力,推动乡村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资源认知”,即要认真分析旅游地乡村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其表现形式,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农村自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天趣、闲趣、野趣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1)挖掘文化内涵,形成乡村意向。乡村旅游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是乡村意象,传统的农耕文明遗迹及生活形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因此,既要有意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又要向市场宣传推介,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乡村旅游产品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乡村旅游发展要求乡村旅游资源的拥有者充分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土地及生活形态的文化价值,提升“资源认知”。安康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文化底蕴浓厚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加之安康受楚文化的影响较深,楚文化所具有的标新立异、顽强不屈、浪漫自由的特性,与安康本土文化一道,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系统。将这种文化内涵深层次地挖掘出来,形成乡村意象,会进一步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突出文化优势,展示乡村风采。对于民族民俗文化村寨,要引导和激发当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性与自豪感,突出其文化优势,才能不断提升农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要突出农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开展具有特色的农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二要突出农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等,使游客在农村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农业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等,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推动文化建设,提升乡村品位。落后不是乡村文化,破败不是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化,要以乡土文化建设为核心,多开发一些品位高、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一番安康人的生活情趣。如可进一步挖掘、整理古金州的民间礼俗、民间工艺、民间婚俗、民间歌舞等社会风俗;开发包括南北风味俱全的特色小吃、茶文化在内的古金州饮食文化,开发古金州的服饰文化,仿制汉唐各个时期的服装,以吸引游客着装。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旅游活动的文化、科技教育和参与功能。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做到品位高雅、文化悠远、民风淳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让消费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或下榻农家庭院,品尝农家饭;或游走古宅深处,感悟历史的久远;或围坐篝火旁,观民俗表演;或垂钓于田野池塘,尽享民风乡土之情;或徜徉田园,分享收获的喜悦,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放松,以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重游率。
(三)构建良性体系,实现天人合一,推动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对于城市而言,是自然生态相对完美的区域。缺乏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只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www.xing528.com)
(1)保护性开发,维护山水格局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对山、水等自然环境极为讲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等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乡村旅游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有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乡村旅游生态可持续性的一大关键。破坏自然景观,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必然会对可持续的旅游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
中央电视台连续两次报道与安康有关的“黄姜生产制造污水”和“安康生活污水直排汉江”的事,对当地旅游还是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保护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无污染的生态旅游就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
(2)扶持性投资,保证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与其他传统产业(农林牧)相比,乡村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那些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由于其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得相对完整而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这类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却很敏感,因此应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可持续乡村旅游业,建设具有前瞻性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系统和排水系统。安康一些乡村旅游示范村比较有名,但一定区域内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医疗设施,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如果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在随后的发展中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乡村旅游生态基础设施的改建和完善,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重视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尤其是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
(3)激发性教育,提高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如何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乡村旅游开发给当地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破坏,创造一个既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又有利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关键在于人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息息相关。而环境教育是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手段。由此,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必须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丰富环境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激发居民的环境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居民的环境意识获得不断的提高。尤其是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村民中的长者、当地老师及学生的环境意识的教育,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在村民中将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只有居民的个人环境意识提高了,居民的群体环境意识才有可能得到提升,才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发挥政府职能,兼顾各方利益,推动乡村旅游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吸收、接纳旅游产业以及游客活动的同时,应该不造成任何与当地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事物出现。只有当政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旅游带给当地社会的效益大于成本时,才会推动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1)规范管理,强化培训,为游客创建和谐的旅游环境。乡村旅游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散”,点多面广,管理难度比较大。“农家乐”、采摘等旅游活动都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的,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团体力量,安全、卫生、服务质量都是乡村旅游当中突出的难点问题。陕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省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这是保障我省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促进安康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乡村旅游服务,要围绕我市出台的《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村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制度,督促乡村旅游在食品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乡村旅游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和开发及景区和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促进其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升文明习惯,掌握经营技巧,增强竞争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规范化程度,争取为游客营造一个和谐的旅游环境。
(2)加强引导,创新理念,为农户创建和谐的创业环境。乡村旅游发展面临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情况和问题,要特别注意按照党和国家现阶段有关方针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帮助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理念,把握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和本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位,为农户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鼓励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户营造和谐的创业环境。
(3)促进合作,谋求共赢,为乡村旅游创建和谐的发展环境。安康传统旅游业的形象深入人心,传统旅游产品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乡村旅游事实上构成了市场进入障碍,乡村旅游要想分得一勺羹,无论从资源、资金、政策,还是从宣传、产品、利润等方面来讲,都需要花费成倍的成本、精力,以及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因此多方合作、综合开发显得尤其重要。在经营管理上可以借鉴贵州平坝县的“天龙模式”,即“政府+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地方戏表演、导游、工艺品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发挥各家所长,利益合理分享,避免了农民从事旅游业可能造成的过度商业化现象,既保持了当地文化的真实性,又为乡村旅游发展创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实现安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求真、唯美的艰巨任务,需要我们上下齐心,左右协调,四方联动,坚持不懈的努力。
【注释】
[1]田虹,中共安康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