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乡村风貌趋同、丧失地方特色等问题,是陕西省应规避的误区。某些地方领导干部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质内涵缺乏研究,没有从精神、文化与生态角度来理解新形势下我国关于农村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创造农村新气象、新思想、新文化、新环境、新科技的美丽乡村模式。
针对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乡村风貌趋同、丧失地方特色等问题,是陕西省应规避的误区。某些地方领导干部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质内涵缺乏研究,没有从精神、文化与生态角度来理解新形势下我国关于农村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创造农村新气象、新思想、新文化、新环境、新科技的美丽乡村模式。本文突破对建设新农村旧有思路格局,围绕以“五新”建设来科学建模,理清传统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成败的关系,发掘新经济形势下,以传统文化、环境生态、科技创新、艺术美学和人文关怀介入乡村形成特色产业链以及发展以农业、科技、艺术、旅游相结合依托为主的“新型跨界学科文创园”的关键性作用,用多元开放、兼容并蓄、和平共生等精神价值注入农村,倡议不是用大力度开发的人造美丽乡村而是适度人为开发环境,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到生态生活、与自然共生、自给自足,以及营造乡村社区公共生活的理念精神,建立一个新的永续性发展经营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陈晓玲.从村庄改造到美丽村居建设的嬗变——以东莞水濂社区美丽村居建设为例[J].绿色人居,2016(1):15-18.
[2]郭全生.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政策确定对乡村建设的影响[J].观察与思考,2016(1):19-21.
[3]杨冉冉.结合国外经验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J].商业经济,2016(5):75,76,82.(www.xing528.com)
[4]郑健雄.多元缤纷的乡村旅游[M].台湾台中:台湾乡村旅游协会,2016.
【注释】
[1]陈湘瑞,中国台湾人,西京学院教师,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