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调整前景广阔
(1)中省政策利好叠加。中省支持西部大开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对口协作、津陕合作以及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利好政策叠加,主体功能区建设、医养结合、政策性金融扶贫及“飞地经济”等一批改革试点和创新实践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添了不竭动力。而且,安康近年来贯彻“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高度契合了五大发展新理念,也必将迎来中省的有力支持。
(2)特色产业快速成长。经过多年发展,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友好型产业规模效益已经显现,富硒食品业和包装饮用水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大交通形成后带来的物流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前景光明。尽管目前总量偏小,但生态友好型产业增长潜力大、市场风险小、韧性强、可持续,将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3)产业融合前景广阔。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趋势,特别是商业模式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机的健康食品和高品质的生活,使得融健康养老、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休闲养生、体育运动等于一体的富硒健康产业前景无限。
(4)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一是基础条件极大改善。随着包海大通道西安—安康高铁年内开工、安康富强机场建成通航以及三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安康对外大交通条件将更趋优化,昔日交通“瓶颈”制约正在转化为发展新优势。二是生态优势逐步彰显。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汉江水质稳定保持国家II类标准,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战略性资源和后发优势。三是开放发展日趋深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友好城市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安康开放发展步伐加快,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使得安康有条件与全国同台竞争、接受辐射。这些均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了无限机遇。
(二)结构调整困难凸显
(1)整体发展不足。一是经济体量偏小。整体发展不足,全市生产总值、投资、工业、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均不足全省的5%,与安康占全省11%的面积、7%的人口不相匹配。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1.7%,财政自给率仅13.5%。二是县域经济不强。全市县域平均规模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0%,绝大部分县经济总量不足100亿元,最小的镇坪县仅15亿元,仅占全市的1.7%,尚无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前20位的县。三是脱贫任务艰巨。目前尚有44.5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全省最高。由于基础差、基数小,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2)转型升级缓慢。缺少产业集群,大多数企业均为中小企业,2016年全市54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18亿元,户均产值2.06亿元。尽管对发展高端产业有足够认识,但囿于起点较低、基础薄弱、研发设计和营销控制能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仅有的几户十亿级企业对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不强。信贷机构贷大贷强现象,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一些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金融支持,难以在产业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
(3)产业层次不高。以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大多处于以量取胜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且产业链条较短,大多处于初加工和中间原料阶段,有产品缺品牌,附加值低,亟须提质升级。如:安康丝绸产业仅停留在缫丝环节;坐拥优质的中药材资源,相关企业却大多从事中间提取物粗加工;以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尚在起步阶段。服务工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的格局体系尚未形成。
(4)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普遍不强,研发投入较少,主导产品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型人才资源供给不足,资源要素配置向创新型企业倾斜的分配机制尚待完善。技术人才缺乏,用工成本上升且缺少熟练产业工人和高技术领军人才,工业增长与资源要素制约之间的矛盾还有待进一步破解。“十二五”以来,全市专利授权量仅1738项;2015年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15%,远远低于全省2.14%和全国2.08%的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仅占13.2%,有研发机构的占5.3%。(www.xing528.com)
(三)助推产业升级建议
产业发展是支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快速发展的关键载体,贫困地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1)建议加大力度支持南北高铁大通道建设。安康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连接地带,途径安康、贯串南北的包头—海口高铁大通道是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最快捷通道,有利于“一带一路”实现快速连接,对于带动沿线的多个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国家层面尽快确定路线方案,加快开展实质性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该高铁通道,助推秦巴山区尽快改善交通和脱贫攻坚。
(2)建议国家加大对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力度。汉江上游生态环保事关中原以及华北地区用水安全,安康境内年自产水量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的30.6%。为此,安康把水质安全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实行最严厉的环保监管政策,实现了汉江安康段水质稳定达标出境,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建议: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向工程受益区征收专项水资源税,全额用于水源涵养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补偿。按照调水量贡献比例分配生态补偿资金,并按照一定速度逐年递增。
(3)建议加大资金支持以增强贫困生态地区的“造血”功能。安康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发展水平滞后,内生动力不足,加之环保刚性要求更加大了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机会成本。建议:国家出台支持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意见,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川陕革命老区政策资金支持,落实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缺口资金,由中央财政在“十三五”期间切块解决。
(4)建议国家建立富硒资源研发专项基金。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70%的人口缺硒,安康是全国最大的有机富硒区,目前发展基础良好。为了做大富硒产业,深度开发富硒产品,让更多的富硒产品造福人类健康。建议:国家建立富硒资源研发专项基金,支持安康打造国家级富硒产业基地,在政策、项目、资金上支持倾斜,支持安康做大做强富硒产业,让高端富硒产品走出安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5)建议国家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推动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协作发展结合起来,并支持把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三大国家战略,而安康与三大国家战略均有密切的关联。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的“见证了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开辟历史的鎏金铜蚕”就出土于安康市石泉县;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安康境内流长340千米,为京津冀地区供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贡献了66%的水量。汉江生态经济带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支持汉江沿线地区特别是中上游地区加快发展,对于持续保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良好水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该规划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但尚未出台实质性的支持政策意见和项目资金支持。目前,由湖北省联合陕西、河南编制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已基本形成。鉴于此,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上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协作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二是国家支持把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尽快出台关于汉江生态经济带支持政策意见和项目资金支持方案,为该区域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战略支撑。
【注释】
[1]张宁,中共安康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