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市最高决策层需高度重视和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及规划,空间上必须落到我市各级工业园区建设上(这也是发展实体经济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尤其是国家级工业园区;在产业上必须体现在具体的产业政策中。
(2)调整投资方向,重点调整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加大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工业投资,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逐渐降低房地产等非生产性投资的占比,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
(3)在继续引进和做强做大大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工业产业集群。①上收各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权,学习成都经信委、沈阳铁西区的经验,成立全市统一、权威的机构,制定专项布局规划,科学布局,促进产业集聚;②各级工业园区在二次创业中,要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以专业化园区(产业集群的空间载体)为基本单元进行布局,招商引资的增量项目和搬迁调整的存量企业“各就各位”地进入各自的专业化园区,拉长产业链,提高配套率,只有把集群做起来,工业体量才能上去。
(4)企业能否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不仅是我市与其他对标城市的差距所在,也是奠定我市追赶超越的微观基础。因此,我市急需改变当前高校、科研机构为创新主体的现状,学习深圳经验,真正确立和突出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产学研结构,特别是我市高端装备大企业(尤其是最短板的民营科技型大企业)。尽快把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起来。
(5)突破体制机制束缚,统筹我市强大的科技资源及进一步整合工业资源,把工业经济做强做大。①“条块分割”方面,在当前军品任务饱满的情况下,军民深度融合的重点是“民参军”,围绕“民参军”进行体制机制的突破;②“块块分割”方面,首先开发区与行政区之间在GDP和财政收入的分配上要处理好利益关系;其次通过开发区托管部分行政区等形式,逐渐过渡到政区合一模式。(www.xing528.com)
(6)发展壮大民营工业经济,积极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①取消所有制歧视,放宽民营工业企业的市场准入;②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是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③彻底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④支持民营工业企业与军工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深入参与军民融合。
(7)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高西安工业经济的外向度。我市工业与中亚、东盟存在高度的互补性,中亚、东盟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工、再加工,急需能源装备武装,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工程机械、重卡等,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机械,轻纺工业发展需要轻纺装备……而西安市最大的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并且以高端装备为主,完全能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上述需求,工业经济市场空间大,产能合作前景广阔。
【注释】
[1]曾昭宁,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发展改革研究会会长,西安石油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