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臻[1]
“为什么我们科研院所林立,大专院校众多,重大科研成果多,但在我市转化能力不足,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永康书记在中共西安市第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重要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
从高校看,科研与经济发展主战场结合得不够紧密,存在“两张皮”现象。有些科研成果属基础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有的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经过中试环节,企业批量生产风险大,不具备产业化条件;有些高校考核教师时,重论文、重纵向课题,服务地方的应用性研究登不了“大雅之堂”,评定职称不算科研成果,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上述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
从军工科研机构看,军民融合的体制没有建立。有的国防科研机构对推进军民融合认识不足,军工任务少时,投入力量搞民品开发;军工任务增加时,军民融合和服务地方就提不上议事日程。
从企业看,西安市中小企业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少,研发投入不足,企业没有成为自主创新体系的主体。不少企业对优秀科技成果“接盘”能力弱;还有的企业和高校产学研结合取得突出成果,但是,产权事先不清晰,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成果推广受阻。
从管理体制看,存在条块分割、校地“分离”的现象。文献显示,西安大专院校很多,但是都是部属和省属院校。西安高校现有的科技人才,有30%左右的人员以教学为主,30%左右的人员以完成国家项目、开展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为主,只有约40%的人员开展各种科研活动,真正与当地企业合作、直接服务西安发展的科研人员不足一半。西安地区有各类科研院所94家,其中省部属科研院所77家,市属研究机构不足20%。
那么,在破解体制障碍,统筹科技资源等方面,西安能不能有所作为呢?答案是明显的。西安不仅应该有所作为,而且有较好的基础。总的思路是:要把转化科技成果作为创新科技体制,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产业新高地的突破口,建设大西安的根本性战略,持续不断地推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点”,要摒弃单纯靠扩张地盘发展的思路。要强调:大西安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项目带动,靠产业支撑,靠硬科技引领,靠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大西安经久不衰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安科技实力虽然很强,但经济发展在副省级城市排名靠后的局面。(www.xing528.com)
要继续发挥政府打破体制障碍,配置科技资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要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整合天下优秀科技成果,服务西安建设发展”的胸怀,推进面向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招商,承接国际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组织高端的国际性赛事和峰会,收集全球科技成果,特别是经过海外孵化器长期培育、具有行业国际水准的项目与西安发展对接。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球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新机制,吸引集聚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新资源,推动企业以技术引进、协同创新、跨国并购等方式主动对接、引进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服务西安发展。出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西安产业新高地的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出台《西安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在西安的转化。加强同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的联系,收集信息,从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每年的重大科研成果中筛选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储备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加以支持。鼓励和支持大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项目,通过事后补助、奖励、“一事一议”等经济手段、行政措施重点加以支持。加大引进高端人才的工作力度,按照“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思路,将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进一步清扫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西安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实施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要将服务社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办学水平评价考核体系;将考核绩效与拨款经费直接挂钩,引导地方高等院校投身服务社会;要增加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在高校职称评定指标中的权重。此外,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对接机制,为产学研结合创造条件。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打破体制障碍,转化科技成果,服务西安发展最终要靠市场的力量。就是说,要落实市委决定,加强我市企业家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接盘能力。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西安科技大市场对推进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密切跟踪和借鉴兄弟省市科技市场发展最前沿的经验,借他山之石,再立新功。资料显示:浙江省是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网上技术市场自成立以来到2014年,累计发布技术难题7.06万项,科技成果15.69万项,成交并签约项目3.2万项,金额达到295亿元,在线企业近10万家,高校、科研机构3万多家,中介机构1万家,网站访问人数近1300万人次,已成为全国访问量最大的技术市场。3年前,浙江科技大市场也开业运行,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浙江技术市场建设的主要特点:一是重视培育发展技术市场的顶层设计。浙江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意见》《培育技术市场和促进技术成果交易专项行动五年计划(2013—2017)》《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重视培育技术市场主体。以网上技术市场为例,浙江鼓励技术成果开发主体、受让主体、中介服务主体、风险投资机构主体、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主体等各类主体,以实名制的方式,注册参与网上技术市场的技术成果交易等活动。三是重视培育技术市场体系。目前,全省已形成以省级科技大市场为核心,26个市、县、区科技大市场共同发展的局面。四是重视建立转化科技成果的激励机制。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转化科技成果搞得好的市、县、区有真金白银的奖励。
借鉴浙江实践,西安科技大市场要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不仅积极争取在我市有条件的园区设立科技分市场,而且要主动对接省内外不同层级的科技市场、全国性科技资源交易市场,研究探索对接国际高新成果交易网络(如北美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加拿大MaRS技术创新联盟、英国牛津大学ISIS创新有限公司、西班牙FENDI创新联盟、中国技术交易所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2家技术转移和创新服务机构发起成立的“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等),完善科技大市场的服务功能。此外,要积极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和西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打造国内一流、线上线下结合的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建设“丝路创新驿站”联盟,聚集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大西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要建立海外人才联络服务中心。一方面,为联系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展人才引智活动和政策宣传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西安市海外归国高端人才的联谊和服务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归国创业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当好“店小二”,及时帮助他们扫除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宜居宜业、心情舒畅、宽松的环境,真正使海外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能创业、有作为,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一流平台。
【注释】
[1]冯家臻,陕西现代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