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陕西省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在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环境、创造致富新门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930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60万人,年均减少117.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3.6%下降到17.7%,但是仍然面对着下一个五年460万人口脱贫的艰巨任务。
2014年国家级贫困县名单里,全国总共有592个贫困县,陕西占了50个,占比近乎1/10。“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仍然是我省重要的民生工程。陕西贫困人口呈现地域性分布,且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地理环境的制约上。尤其是陕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利,生存条件艰苦。政府可以帮助改善居住环境,但是难以改变生活环境;政府可以派专家、请教授普及农业新技术,但是无法为其解决由于交通、市场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农产品的大量滞销。由于没能提供更适合他们脱离贫穷的道路,使得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陕西省结合本省扶贫工作的实际,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摸底分析,掌握了多数农民不是真的想背井离乡,离开亲人,是迫于生活和生存的压力;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对食品安全、生活品质更加关注,要求日渐提高。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方式凸显出其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电子商务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
产业散、小、杂是我省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的主要特征。优质产品并非缺乏市场,却因规模过小、主体偏弱、品牌缺乏,导致难以有效切入流通渠道体系,议价能力也不强。农村电子商务就是“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跨境贸易”。它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及消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陕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比如“户太八号”葡萄、眉县闻名天下的猕猴桃,陕南的各种茶叶、核桃、野生木耳、豆腐干,陕北的红枣、土豆等。特色农产品依托电子商务可以更好地实现“走出去”。近年来,陕西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持续优化,陕西农村电子商务走在了西北五省的前列。
(二)电子商务是打破农村市场困局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具有陕西特色的农产品局限在省域内,无法进入大市场、实现大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导致农民仍存在增产不增收的现象。(www.xing528.com)
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扶持有劳动能力和土地资源的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而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前提是市场。电子商务不但可以对接更广泛的市场,更可以准确对接市场。通过大数据和农村电商,为农村脱贫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精准计算,然后再研究怎么样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将农特产品销售出去。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告别“丰产后谷贱伤农”的传统经济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亦有利于改变农村发展面貌。
(三)电子商务是解决贫困人群就业的需要
电子商务产业从生产、包装、印刷、仓储、物流配送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可以为城乡贫困群众开辟就业增收新渠道。农村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创收的渠道,而且也是改变农村扶贫方式的重要举措。
电子商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创业成本低,入门门槛不高,为有意愿、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贫困群众提供了新的创业就业平台,有利于增强其创业创新能力。
(四)电子商务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将大幅改善农村商贸流通环境,畅通商品下乡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买难买贵”问题,进一步催化农村消费市场,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