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反映了银行以自有资本承担存款人和贷款人的损失程度。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又叫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2010年9月12日,由27个国家的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高级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将全球各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7%。从这个指标来看,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超过全球最低标准的。
《巴塞尔协议Ⅲ》将银行资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Tier one capital)和产权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另一类是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
核心资本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参考《巴塞尔协议Ⅲ》条款,规定核心资本至少要占资本总额的50%,不得低于兑现银行风险资产总额的6%(由4%上升至6%)。如表3-16所示,工商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2017年为11.65%,我们说这个指标也是比较健康的。
“拨备覆盖率”是指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相关公式为: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这个指标的分母是预计收不回来的贷款,分子是银行预留的准备,所以这个比例越高越好。如表3-16所示,2017年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54.07%,意味着工商银行为100元的坏账,预备了154.07元的赔付金。
拨备覆盖率(Provision of Adequate Rate):又称拨备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表3-16 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2011—2017年)
注:数据来源于年报。
从表3-17来看,从2011年到2017年,工商银行存贷款比例从63.54%增加到73.80%,这说明工商银行对贷款收入的依赖越来越强,它并没有在手续费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有更好的表现和拓展。并且随着放贷额度的增加,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从2011年的0.94%增加到2017年的1.55%。
表3-17 工商银行存贷款比较(2011—2017年)
注:数据来源于年报,存款总额为修约所得,未进行计算。
银行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只有两个渠道:其一是用后续的利润去填这个坑,其二就是将这些不良贷款剥离。如果这些不良贷款是抵押贷款,银行可以通过拍卖抵押物的方式来填坑;但如果是信用贷款,就只能等贷款人良心发现了。好在银行很聪明,通常大额的信用贷款都采用联保的形式。
笔者在给银行业员工授课的时候,经常强调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对你放贷的行业进行深度分析:如果行业前景不行,你的钱就很可能收不回来;如果你看重的只是贷款企业的抵押物,而不看贷款企业产生现金流的能力,你的钱也有可能收不回来——因为真正用来还债的不是资产,真正能用来还债的是企业的现金流,卖资产那是下下策;如果贷款企业的企业家人品有问题,你的钱还是有可能收不回来——有的时候,影响一家企业偿债能力的因素甚至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只有这个人和这个团队是靠谱的,他才能把资产盘活,最终把债务还上。
我们再看一下我国几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对比表(见表3-18)。其中,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最高的,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额是最高的。
表3-18 我国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额比对(2017年—2018年一季度)
注:修约并保留两位小数。
那么工商银行的这些不良贷款结构如何呢?请看表3-19。
从表3-19中我们看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比较高。所以银行应该重点抓这几个行业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
表3-19 按行业划分的工商银行境内分行公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结构(2016—2017年)
续表
注:数据来源于年报;占比数据由计算所得,保留一位小数,或会与加总数据有所不同。
从表3-20中我们看出,2017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为28.10%。当然,我们前面讲过,放贷赚钱是银行的“本职工作”。
表3-20 工商银行的净息差与净利差(2011—2017年)
注:数据来源于年报,未修约。
什么是“净息差”呢?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净息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
银行本质上是一家靠赚取利息差为生的、主营货币业务的贸易公司,所以净息差越高,银行的盈利性也就越好。净息差代表银行资金的获利水平,相当于其他企业的权益净利率。
那么什么是“净利差”呢?净利差代表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成本与资金运用的收益之间的差额,相当于毛利率的概念。具体公式为:
净利差=银行利息净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银行总资产(www.xing528.com)
净利差能够表示银行总资产获取净利息的能力,相当于其他企业用毛利÷总资产的方式计算企业资产的回报情况。也有人说这个指标类似于企业的毛利,因为银行的营业收入就是利息收入,营业成本就是利息支出。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虽然银行的主要成本是给储户的利息,但是要根据下面的方式计算银行的毛利才是比较准确的。
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
净利差(Net Interest Spread):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之差。净利差率是衡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水平最常用的标准。
我们通过表3-21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毛利率水平还是很高的,2017年达到了惊人的60.59%。我们说金融行业的毛利率水平在各行各业中的确是比较高的,平均可以达到60%左右。当然小的银行毛利率会低些,因为小的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比较弱,为储蓄所付出的利息也比较高。
表3-21 工商银行的毛利率水平(2011—2017年)
续表
注:数据来源于年报;毛利率为年报数据计算所得,保留两位小数。
我们说,存贷差是银行利润的根本源泉,那么国家是不是可以通过降低银行贷款的利率,让银行割肉给企业,加速经济的发展呢?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国家的确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刺激经济,中央银行有两个调控经济的利器,第一个是“存款准备金”,第二个就是基准利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预留付给取款人的储备钱。
存款准备金是如何放大社会存贷款量的呢?我们举例来说。中央银行规定,所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0%,也就是说每个银行要留出存款的10%来应付储户的提现要求。那现在中央银行发行了100元作为稿酬付给写书的作者,然后作者作为储户又把钱存进了银行,那这家银行就必须留够10元,再把剩下的90元贷给别人。有个同学就拿到了这90元的贷款,他又把这笔钱存在了另外一家银行。和上家银行一样,这家银行也要遵守中央银行的规定,留10%,也就是9元作为存款准备金,再将剩下的81元贷出去。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地循环下去。
假设所有的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留10%的存款准备金,那么到最后我们社会上流通的资金会有多少呢?我们说一笔100元的存款,按照10%的存款准备金率流通,最后可以让我们整个社会流通的钱达到1000元。
这就是所谓的“基础货币”与“广义货币”。我们例子当中的100元就是基础货币,1000元就是广义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在10%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循环之后,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扩张了整整10倍。所以,当存款准备金下调的时候,市面上的钱就多了,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央银行放水养鱼了。是不是水越多越好呢?
存款准备金(Reserve Against Deposit):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广义货币(Broad Money):由于各种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把它算作货币,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流通状况,便于分析和控制市场金融活动。
依此类推,储蓄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易转手的短期债券等作为具有通货性质的准货币,也可按其流动性状况囊括进来,通常用M2、M3等代号进行分类统计,依次递增的准货币在流动性上依次递减。各国中央银行对这些分类指标的规定有所不同,广义货币分类指标的多少在一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
我们现在再讨论一个问题,中央银行降低准备金,经济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好起来?
1985年的时候,美、日、英、法、德几个国家签署了一个广场协议,要让美元贬值,让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本的出口就受到很大的冲击,出口额开始下滑,经济衰退。为了拉动经济,日本央行就开始降息。一年之内,基准利率从5%下调到2.5%,降了一半。
超低的贷款利率刺激了居民和企业的投资与消费欲望,大家纷纷从银行借钱消费,日本房地产的价格开始急速攀升。1989年的时候,日本东京市银座地区的商业地产,每平方米的房价大约是300多万元人民币。
这样的价格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在1990年到1991年间开始破灭,日本经济开始全面下滑,之前借贷的企业倒闭,居民破产,很多银行也破产了。
所以我们说,中央银行不是水放得越多越好,一旦水放多了,就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资产价值虚增,最终导致经济崩溃。
存款准备金调节资金的量,基准利率调整资金的价。那么是不是贷款的利息越低越好呢?笔者常常听到中国企业家抱怨中国的银行贷款利息太高了。但我们说,贷款利率过低也是不可以的。
2001年的时候,美国经历了一个高科技泡沫,又经历了“9·11”恐怖袭击,所以整个经济都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就开始降息,然后连着11次下调联邦的基准利率。到了2004年的时候,基准利率下调到多少呢?下调到了0以下,也就是负利率。
与此同时,小布什政府还放宽了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条件,很多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的人也跑去贷款买房。所以,房地产价格就开始上升。由于这些贷款都是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借的,所以房地产贷款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这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这之后,这些像垃圾一样的次级贷款被华尔街金融圈资产证券化后,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当那些贷款人不能偿付利息的时候,这些债券就开始违约,2007年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形成的。
其实,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就在于两点:第一是产能过剩,从而造成大量的企业倒闭;第二是债务违约,从而造成金融机构倒闭。
所以,贷款利息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平衡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比。贷款的利息不能超过企业的利润,如果贷款的利息超过了贷款企业的利润,企业支撑不下去,一定会违约。
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分析自己所投资项目的盈利情况,只有投资项目的回报超过银行贷款的利息和分配给股东的股利之和,项目才有投资的价值,否则企业就是在给银行打工。
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给企业的利率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银行贷款利率只有低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才是最好的。否则贷款利率过高,企业就会还不起贷款。贷款利率过低,企业盲目投资,因产能过剩而亏损,最后还是会还不起贷款。所以我们说,世间的一切,都是在寻求一种平衡的关系和平衡的点。
[1]金融债券指金融机构法人在债券市场发行的有价债券,包括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但不包括重组债券及央行票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