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近几年,随着物流理论的逐渐普及,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国内贸易的繁荣,物流业在我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物流运行条件不断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进一步提高,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由日本引入物流这一概念后,物流开始受到一些人的关注。从1987年开始,物流类著作开始陆续出版,王之泰、吴清一等多位学者积极进行物流理念的普及,物流概念开始在国内传播,政府及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物流的发展并进行系统的研究。2001年后,政府部门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推动物流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2001年3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中央政府发布的第一个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01年4月17日,我国物流业第一个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于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旨在规范我国物流术语,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2004年8月5日,为了加快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等15个部门建立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旨在加强对全国现代物流工作的综合组织和协调;2006年3月13日,新华社授权播发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专设一节论述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物流业写进五年规划,以此明确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2009年3月10日,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为了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为了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出九条措施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在这个阶段中物流业发展的三大重点和七大主要任务,从而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2017年8月17日,为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着力营造物流业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由于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因此在2018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强调加大力度建设我国的物流枢纽。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物流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但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效率较低
目前使用较多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效率的标准是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如美国物流成本占美国GDP的比重依次为:1980年为15.7%,1990年为11.4%,1998年为10.6%,1999年为9.9%,2003年为8.5%,2008年为10%,2013年为8.5%,2017年为7.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高位,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
2.物流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较低(www.xing528.com)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通过大量实证调查,得出结论: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中,生产相同产品的前四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集中度)要在40%以上,该行业的竞争秩序才可能趋于正常,否则,必然导致过度竞争或无序竞争。由于小企业要挤占市场和维持原来的收入,就必须降价。对于整个行业来讲,价格下降的时候必须要减产,无序竞争是企业利益与行业利益相矛盾的结果。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提高集中度,只有市场集中度提高以后,行业利益才能保证。对于道路运输业来说正是如此,在低市场集中度下,市场出现了“以价格竞争为核心”的过度竞争;在这种竞争态势下,运输资源的配置、运输效率的提高、运输质量的保证,以及运输业的长远发展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我国物流业进入壁垒低,因此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较快。近年来,尽管中国物流产业在市场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中小企业仍占绝大比重,而大型企业的比例较低。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物流业务量上升较快。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业集中度提升。数据显示:2016年,物流企业50 强的物流业务收入共达8 299亿元,物流业务收入排名前10企业占物流业总收入的比例提高了0.5%;大型物流企业快速发展,2016年,20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比2015年增加了两家。其中,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突破千亿元,位居物流企业第一位。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邮政服务公司(US Postal Service)在2016年的营业额为704亿美元,几乎是中国前六强业绩之和。从市场结构集中度指标分析,中国物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虽有提升但是仍然低于美国,反映出中国物流产业中存在较多的中小型企业,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实力薄弱、功能单一、缺乏竞争优势,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物流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有数量众多的物流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状态,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影响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此外,由于中国现有物流企业数量庞大,还容易导致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不利于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国土面积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仍然不高,高等级基础设施比例较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13.65万km,一级公路里程9.54万km,二级公路里程34.71万km,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1.42×10-2km/km2。而美国高速公路里程为9.2万km,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0.98×10-2km/km2;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万km,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25万km,占总里程的9.8%。而美国虽然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只有4.1万km,但水深为2.75 m的1 000吨级(三级)以上航道里程有2.5万km,占总数的61%;根据国家铁路局公布的《2017年铁道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km,路网密度为132.2×10-4km/km2;而美国铁路营业里程约为22.5万km,路网密度为228.8×10-4km/km2,可见我国铁路网密度还远小于美国。
第二,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2004年,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依托既有线改造和新线、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规划在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和内地主要城市建集装箱中心站,构建双层集装箱运输主通道。2006年,交通运输部规划了45个公路主枢纽,但现有也是仅有几个一级主枢纽开始投入建设。2007年,国家民航总局发布了《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主要为了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航空货运中心或基地的规划相对偏少。201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到了到2020年建设30个国家物流枢纽,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表明目前国家级物流枢纽需要加快步伐。
4.物流业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带来了物流业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改革开放较早,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物流需求比较旺盛,以港口为依托形成了现代化的物流运作体系。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历史因素、国家经济政策等原因,物流发展水平低,发展物流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东、中、西地区物流发展明显不平衡。随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物流市场由东向西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如果能够在内陆地区建设具有港口功能的国际陆港,将进一步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的大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