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享受性消费到生产性消费的转变

从享受性消费到生产性消费的转变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人个人生活消费也被纳入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因为只有人民大众的生活消费,才能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成为可能,这里体现出消费为生产提供驱动力的作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是生产性的消费,它体现在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上。一切社会存在为了生产,消费也不例外,消费成为生产意义上的消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是生产性的消费,不仅在于它服从于剩余价值生产的需要,也在于它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需要。

从享受性消费到生产性消费的转变

马克思看来,不管古代社会“以人为目的”的财富观对人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受限制条件,但是为生活资料而生产,以维持和再生产人本身为目的,却始终是财富生产的根本目的。因此,相比于现代世界而言却“显得崇高得多”。至少生活资料归我所有,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是自己的占有物,能够保证我自己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虽然这种生活资料的存在,致使人们的发展水平非常有限,但也毕竟能够在较低层次促进个人的自身发展。

对于权力阶层而言,财富仅供他们享受和挥霍。这种短暂的、恣意放纵的个人行为是把别人的奴隶劳动,把人的血汗看作自己贪欲的俘虏物。这表现为对可以维持成千上百万人生活的东西的任意践踏,又表现为一种卑鄙的幻觉,仿佛他的无节制的挥霍浪费和放纵无度的非生产性消费决定着别人的劳动,决定着别人的生存,财富仅仅被看作手段,看作加以消灭的东西。这时的他还没有体验到财富是一种凌驾于自身之上的完全异己的力量的财富,他把这种财富看作自身的力量,而且他的终极目的不是占有更多的财富,而是享受。〔12〕工业资本家也享受。他的享受显然有别于传统社会权力阶层无节制浪费和放纵无度的“享受性”消费,因为消费已经具有“生产”的意义。〔13〕

马克思首先把工人的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在生产本身中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消费生产资料,并把生产资料转化为价值高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产品。这就是他的生产消费。同时这过程也是购买他的劳动力的资本家对他的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工人把资本家因购买他的劳动力而支付给他的货币用于生活资料:这是他的个人消费。无疑,无论是哪种消费,这种消费都具有生产性效应。第一种消费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本身进行消耗,换取的是更多的经济产值和利润。第二种消费是个人的生活消费,它的目的是持续地创造出能够生产更多剩余价值的体力和智力,甚至为资本增值提供了可供持续剥削的劳动力即供养自己的下一代。工人个人生活消费也被纳入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因为只有人民大众的生活消费,才能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成为可能,这里体现出消费为生产提供驱动力的作用。同样,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也是如此,资本家的消费资料不仅包括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且也包含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不仅满足了资本家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服从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进而决定该行业的工人的生存和再生产情况。

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是生产性的消费,它体现在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上。物的依赖性和交换价值的生产,使得现代社会表现出财富生产的异化和财富消费的异化。“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14〕财富生产的目的不是“人的发展”,反过来表现为财富生产的手段。一切社会存在为了生产,消费也不例外,消费成为生产意义上的消费。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马克思充满历史辩证性地认为:“毫无疑问,这种物的社会联系比单个人之间没有联系要好,或者比只是以自然血缘关系和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联系要好。同样毫无疑问,在个人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社会联系之前,他们不可能把这种社会联系置于自己支配之下。”〔15〕从上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完全服务于社会化再生产的需要,它同前资本主义社会将使用价值都被统治阶级用作他们挥霍享用或奢华生活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www.xing528.com)

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是生产性的消费,不仅在于它服从于剩余价值生产的需要,也在于它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需要。工人生产资料的消费把巨大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用来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生产、维护和建构,这无疑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进行再生产。工人生活资料的消费,为资本增值的力量所塑造,成为附属于全社会资本扩张的“消费机器”,生活消费养活的人口为资本扩张和增值提供条件,并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口供资本使用。他自身的生活消费也成为资本不断累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本身就表现为一切社会生产能力的主体,是可以“自行增殖的价值”,是个“生产性”范畴。总之,只要有资本出现的地方,资本就会把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一环——“消费”——转变成“不费资本家分文”的“生产性”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