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爱森纳赫派把“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这句话写入哥达纲领,并作为这一纲领的第一条款时,马克思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12〕马克思提出财富源泉多样性的观点,旨在强调创造财富必须受到一定的自然物质条件的限制,同一定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除了劳动之外,至少还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如何才能占有更多的财富呢?首要的是争夺生产物质财富的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尤其是关键稀缺资源的所有权。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控制了生产资料,工人与自己的劳动条件相分离,成为雇佣劳动,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工人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就是说,资本通过和劳动(力)交换,使得工人把生产财富的力量让渡出去,资本则把这种力量作为它发家致富的手段占为己有。人们处在私人财产的统治之下,无产阶级解放要求对私有财产的资产阶级性质进行扬弃,也就是扬弃私有制世界产生的生活条件。“如果它不消灭它本身的生活条件,它就不能解放自己。如果它不消灭集中表现在它本身处境中的现代社会的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它就不能消灭它本身的生活条件。”〔13〕
对自然界提供的物质生产资料在财富生产中巨大作用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否认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巨大作用,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始终成为马克思研究财富问题的起点。“资本的文明的胜利恰恰在于,资本发现并促使人的劳动代替死的物而成为财富的源泉。”〔14〕劳动源源不断地为财富创造提供活的源泉。由此,资产阶级社会就创造了一个与以前不同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都成了创造财富一般的手段,它不再是同具有某种特殊性的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在这里,‘劳动’、‘劳动一般’、直截了当的劳动这个范畴的抽象,这个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才成为实际上真实的东西。所以,这个被现代经济学提到首位的、表现出一种古老而适用于一切社会形式的关系的最简单的抽象,只有作为最现代的社会的范畴,才在这种抽象中表现为实际上真实的东西。”〔15〕(www.xing528.com)
把劳动作为创造财富活动的抽象一般性,设定为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历史一大进步。马克思曾高度赞誉斯密,恩格斯甚至把他称为“经济学的路德”。斯密出身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努力探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各种内在联系。斯密揭示出商品的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及劳动的两重性(具体劳动和一般劳动)。而且在他看来,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都是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财富并非由金或银带来,其实全世界的财富最初都是通过劳动得到的,对于那些拥有财富和想要用财富换取某些新产品的人来说,财富的价值精确地等于获得或支配这些产品所需要耗费的劳动数量。”〔16〕这种劳动既不是工业劳动,又不是商业劳动,也不是农业劳动,而是一般劳动。但遗憾的是,斯密虽然承认财富来源于劳动,却错误认为劳动是用资本购买,所以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领取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无可批驳,从而抹杀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剥削性质。
马克思则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劳动通过创造财富成为社会历史的基石。但马克思绝不仅仅将劳动视作财富生产的手段,劳动创造交换价值。价值绝不仅是财富的经济学式的表达,更指向的是人与人之间生命的内在联系。通过社会劳动,“在我个人的生命表现中,我直接创造了你的生命表现,因而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17〕。在为他人劳动的社会劳动过程中,创造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劳动创造价值意味着人们通过劳动连接起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使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俱来就富有深厚的人学意蕴和实践内涵。旧的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区别正在于此。“劳动和自然”共同构成财富的源泉,它是对财富创造的一般性阐述,属于生产力范畴。它并不指涉这种财富创造的社会生产条件,这也正是马克思批判拉萨尔等人把私有制看作既定前提的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