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变生产方式: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改变生产方式: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价值成为唯一指标”是精神层面的拜物教意识在财富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在这样的社会下,以“物为目的的生产”代替了“以人为目的的生产”,赚钱便成了全社会生产的唯一目的。这些物进而成为一种独立于人意识之外,支配人的意识和社会行为的社会权力,人则沦为财富的存在物,成为资本保持旺盛生命力所吮吸的对象,成为财富生产的手段。

“经济价值成为唯一指标”是精神层面的拜物教意识在财富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延伸。近代以来,经济史学家和理论家倾向于强调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对立于农业社会的一种工业经济的决定性特征。

斯密架构的“理性经济人”是对市场经济中追求自我利益的“原子式个人”的最好刻画和写照。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始于人的“自利”倾向,以“自利”为伦理基础的市场经济秩序将整个人类社会抛入一个经济目的论序列之中,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被纳入经济学框架中进行考量,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人都受“利益最大化”的驱动。斯密为整个西方世界注入“利益支配一切”的刚性法则,为资本主义国家单方面地追求财富扩张提供重要学理支撑,自此“资本利益最大化”被奉为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政治的圭臬,追逐个人私利被视作普遍的善。于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大写的人”被诠释为“单向度的经济人”,一切“社会存在”沦为“商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被锁定为“市场交易”,社会变成“单一财富流转的经济体”。于是由斯密所架构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成为全社会普遍的共识,“理性经济人”在从事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体利益,其理性在于自觉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资本原则),在感性的经验世界里,反映为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量度一切。货币成为人唯一欲求的对象,兑换属人的整个对象世界,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为物与物的关系;把一切人的需要归结为财富与物质利益的需要;把一切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动因归结为单一的经济因素;把一切存在的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52〕就连人的价值都被物质化和量化,一切都成了可让渡的商品。工人也被作为人力资源受资本的支配和统治,人的异质性和多维价值被简单地客观化、抽象化和货币化。

在这样的社会下,以“物为目的的生产”代替了“以人为目的的生产”,赚钱便成了全社会生产的唯一目的。作为生活运行原则的自我利益,其强大的加速趋势和扩张意向渗透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现象以及心理无意识之中,资本的逻辑构架浮现于社会精神意识层面。“人的生命就是资本;经济规律盲目地支配着世界。人是不足道的,而产品则是一切”。〔53〕自由活跃着的个人特殊利益被允许普遍化,于是经济性心态成为当下人类心向的风向标,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绝对核心,利润收入成为头等大事。经济观替代了道德观,“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高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张雄教授认为,商品、货币、资本成为上帝被人们顶礼膜拜,取得了至上的神的权柄和力量的象征,是因为它们通过人的精神想象、主观感觉、意念、联想和想象的运作,在观念中所彰显出的过溢的权力张力所致。这些物进而成为一种独立于人意识之外,支配人的意识和社会行为的社会权力,人则沦为财富的存在物,成为资本保持旺盛生命力所吮吸的对象,成为财富生产的手段。财富越是最大化程度地发展,人的退化也就越厉害,工人的生命力被最大限度地消耗。(www.xing528.com)

不仅如此,单一财富流转的社会还带来“价值的虚无和道德沦丧”等问题。货币化生活世界直接影响和关联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使得一种纯粹数量的价值不断压倒品质的价值,从而追求生活意义的平等化、量化和客观化,把人生的消费和财富积累作为唯一至上的终极追求目标。〔54〕“因为货币作为现存的和起作用的价值概念把一切事物都混淆了、替换了,所以它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混淆和替换,从而是颠倒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的品质和人的品质的混淆和替换。它甚至能使冰炭化为胶漆,能迫使仇敌互相亲吻。”〔55〕人成为人力资源,成为生产要素,成为资本生产体系所绑架的商品,成为可以自由流通的对象。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实现了通兑。然而人的价值不可以完全兑换为商品,它与货币之间的通约是不对称的。人的价值情感可以和货币进行通兑吗?在现实的社会里,不是所有的存在都与货币有着可通约性,也不是所有的可通约的行为和结果都是合乎理性的,更不是所有合乎理性的通约都是合乎人道主义的。实际上,人所特有的超然的精神境界、人对崇高的追求、人对生命的完整感受、人的纯正友情、人的德性修养、人的心理的净化等等,这些都是货币价值难以通约的领域。〔56〕

马克思曾指出,异化的财富对人的奴役和摧残固然值得批判,但也不能抹杀这种“异化”功能在历史上具有的意义。“资本主义生产比其他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更加浪费人和活动……实际上,只有通过最大地损害个人的发展,才能在作为人类社会主义结构的序幕的历史时期,取得一般人的发展。”〔57〕因为这种劳动也使得个性成为可能,使得能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可见,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事实,个人全面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它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它恰恰是在证明,“个人还处于创造自己的社会生活条件的过程之中,而不是从这种条件出发去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