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者之所以被冠以“空想”之名,是因为他们的社会革命理论并不能在实际中得到推行。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作无情揭露后,他们并没有提出实质性解放人类社会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谈到共产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在它的最初的形态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而作为这种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共产主义是以双重的形态表现出来的:首先,实物财产的统治在这种共产主义面前显得如此强大,以致它想把不能被所有的人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一切都消灭;它想用强制的方法把才能等等抛弃。在这种共产主义看来,物质的直接的占有是生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工人这个规定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私有财产关系仍然是共同体同物的世界的关系;最后,这个用普遍的私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的运动是以一种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32〕。
马克思认为,这种人人都受“物”制约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对私有财产的真正扬弃,相反,它实质上是“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只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任何私有财产本身所产生的思想,至少对于比自己更富足的私有财产都含有忌妒和平均主义欲望……粗陋的共产主义者不过是充分体现了这种忌妒和这种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均主义”〔33〕。
在马克思那里,以平均主义来反对私有财产个人化只不过使得私有财产关系扩大化,只不过是“私有财产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抓住“资本和劳动”这对尖锐矛盾,并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所以他们也就提不出“消灭异化劳动就等于消灭私有财产”的解放道路,只能寄希望于重新分配财富,均匀地分配财富以此达到社会正义和公正。毫无疑问,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主张非但不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发展的退步。它与马克思所批判的“仅限于分配上兜圈子”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相差无几。“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穷的、需求不高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非自然的简单状态的倒退,恰恰证明对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34〕
空想社会主义没有看清私有财产的本质,实际上是没有科学合理地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面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存境况,他们怀有无产阶级情怀,但他们的理论更多地是站在经济伦理的角度所形成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始终把握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辩证运动关系,将人类解放事业架构在“物质生产条件的解放”的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找到一条“既有经验基础,又有理论基础”的现实人的道路。
应该明确的是,马克思科学财富观的形成绝不仅仅得益于对古典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财富思想的批判吸收,它们只是很大程度上在马克思科学财富观念形成上产生了历史转折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维度对财富进行探讨,历史辩证地看待财富的研究方法,乃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的最终确立,与它们都有着莫大联系。诚然,马克思丰富的财富思想理论的最终生成有着更为广阔的理论资源,其他许多思想家的财富理论同样是其加以吸收和总结的对象,正是在对他们财富理论的继承和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财富观才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注释】
〔1〕俞吾金:《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杨学功先生》,《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48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5〕鲁品越:《从人性结构到市场权力结构——市场机制深层结构的再发现》,《哲学研究》2011年第4期。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4—75页。
〔9〕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页。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页。
〔1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13〕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中国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3页。
〔14〕鲁品越:《劳动与交往:创造人类历史的经纬线》,《哲学分析》2011年第3期。
〔15〕鲁品越:《马克思的实践生成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河北学刊》2012年第4期。(www.xing528.com)
〔1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1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
〔1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1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
〔20〕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11页。
〔21〕鲁品越:《马克思的实践生成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河北学刊》2012年第4期。
〔2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2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页。
〔24〕同上书,第218页。
〔25〕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09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6页。
〔27〕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28〕同上书,第48页。
〔29〕同上书,第47页。
〔30〕同上书,第53页。
〔3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
〔32〕同上书,第183页。
〔33〕同上书,第184页。
〔34〕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