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华为已经逐步向国外扩张,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之一,其成功背后凝聚了强大的意志力与定力,在这两大力量的作用下,华为一路走来都能坚持战略聚焦,持续战略投入,不断实现战略突破。在华为看来,战略定力超越一切。
华为从成立至今历经33年,在这期间全球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更迭速度惊人,创新产品总是能收割很好的市场份额,这使得很多企业耐不住诱惑和压力,为了跟随市场和追逐金钱利益而放弃了理想和初心。
尤其是科研领域,任何更迭和创新都是以技术为中心,创造更加先进、前沿的科技产品,并且对于实效性十分注重,这是研发领域的自然天性。以技术为中心的引导下创造出来的科技产品往往具有一定的诱惑力,让人看上去似乎很美。一方面,以高新技术为基准点,可以吸引客户、引导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新型高科技产品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对于企业来讲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要么企业决策层看到别人赚得盆满钵满,自然也心有不甘,于是有很多科技企业开始“随大流”,向这些“美而好”的方向迁移,也要跟风上产品;要么就是看到新机会就要推出新品希望大赚一笔,但自己却在新品研发方面是弱项,最终打造出来的产品似是而非、差强人意,反而让自己栽在了上面。
恐惧和贪婪是人类的天性,大多数时候,克服贪婪要比克服恐惧难度更大,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在诱惑面前依然能做到岿然不动,实在是少之又少。
华为作为科研类企业,在过去的33年里,同样有很多诱惑。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行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也因此带动了一股塑胶花热潮,李嘉诚看到了塑胶行业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于是开始创立了长江塑胶厂,并开始大量生产塑胶花,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李嘉诚赚得了数千万元港币,而他的塑胶厂也一跃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工厂,李嘉诚更是因此而被称为“塑胶花大王”。
面对大热的塑胶行业,一时间有很多生产塑胶花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然而李嘉诚预感到这个看似兴隆的塑胶产业将会在未来出现饱和,因此他当机立断放弃了当时还在盈利的塑胶花工厂,转而向玩具行业挺进。果然,一段时间后,火爆的塑胶花行业就从原来的畅销转为滞销。很多企业因此而亏得血本无归,而李嘉诚此时已经在玩具行业赚得了数千万元港币。
1958年,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李嘉诚却看到了未来房地产行业一定会大有作为,于是他投资数百万元开始在房地产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几年后,他购置的地皮都涨了数百倍,而李嘉诚则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地产大王。(www.xing528.com)
李嘉诚在塑胶花、玩具、房地产领域投资,每次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成功成为该领域的“大王”。然而面对塑胶花、玩具、房地产,以及后来的股票所带来的巨大诱惑,任正非并没有丝毫动摇。任正非认为,在自己的主营业务尚且不精的情况下,涉足其他产业是一种盲目跟从行为,还不如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这样才能将华为的主营业务做大做强。
的确,华为历经33载,依旧坚持战略方向,不受外界诱惑,持之以恒,为实现最初的理想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没做过一寸房地产生意,对炒股等其他领域不闻不问,只想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长期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和产品开发领域。
华为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通信核心网络技术和产品开发领域,利用压强原则,形成局部突破,逐渐取得技术上的领先和利润空间的扩张。用任正非的一句话说,华为“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这就好比部队要攻下一座城,在进攻的时候会选择薄弱环节,尖刀队在城墙上先撕开一个口子,两翼的部队蜂拥而上,把这个口子从两边快速拉开,千军万马碾压过去,不断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将缺口冲成了大道,而这座城就属于自己了。
2010年,爱尔兰摄影师安德鲁·麦康奈尔捕捉到了这样一个镜头:在刚果博约马瀑布附近有一个瓦格尼亚人在捕鱼,他将一个编制的巨大的木篮子放入每秒流量2.8万立方米的刚果河水中,湍急的河水会将鱼推到木篮子里。瓦格尼亚人捕鱼时必须非常专注,否则稍不留神就会被湍急的河水卷走。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已经持续了数百年。
而华为却选择这一捕鱼时的情景作为广告,目的是在告诉华为的每个人:聚焦于大数据洪流中的战略性机会,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科技行业发展瞬息万变,华为正是将聚焦战略看得高于一切,所以才能在科技行业走得更远。也许制定聚焦战略并不是难事,但难的却是“看准方向”和“坚持”。
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化,华为内部始终将战略定力看得高于一切,集中精力投入核心网络研发,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不但有效增强了自身竞争力,而且在全球科技领域占有领先地位。华为的这种心无旁骛的专注精神、战略定力超越一切的伟大格局,使得华为能够不被资本裹挟,不断扎根技术创新,寻找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