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去机会:速度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失去机会:速度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谁抢占先机,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速度已经成了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因为1%的缺憾,而失去100%的先机。在过去60年的历史中,惠普始终强调品质卓越、尊重员工获得成功,但同时也因此牺牲了决策与行动的速度,以至于在新的经济时代失去了先机,限于被动。

失去机会:速度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提出:为产品最后1%的完满性所做的努力,可能导致市场的丧失。这就是著名的彼得斯定律。意思是说,当企业为产品100%完美而努力的同时,其产品的市场已经被其他商品所代替,产品销量将十分惨淡,而且可能导致成本都打了水漂。

这告诉我们,有时候完美主义应该慎用。精细勿拘细,求全莫贪全。正如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所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张瑞敏也说过:“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一定要统筹好产品竞争与市场竞争、质量竞争与速度竞争的关系,在紧抓质量完美时,更要有时间意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机会总是有限的,面对职场竞争,不抢先一步,就会被你的对手占尽先机。谁抢占先机,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速度已经成了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因为1%的缺憾,而失去100%的先机。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

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科莱特听了小伙子这番话,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玩的。再说对Bit系统,教授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而那位小伙子,为了实现他的梦想,竟然真的退学了。

10年后,科莱特成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博士后,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有“股神”之称的华尔街大亨沃伦·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翁。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Bit财务软件,而那位小伙子早已经绕过了Bit系统,开发出了Eip财务软件,它比Bit要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就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随着这款财务软件风靡全球,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传遍全球每一个角落。

有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具备精细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去创业。然而,世界创业史表明:那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是知识不多、经验不足的,他们无一不是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创业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或者聘用那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就比如比尔·盖茨,他哈佛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如果等他学完所有的课程,恐怕这个世界上就会少了这个世界首富,多了一个只知道不断攻读更高学历的老学究。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眼光只看到三步之内的距离,不能够看得更远,总是认为等到以后准备好了、条件成熟了,才能去做。实际上,在需要你马上付诸行动的时候,立即去承担它,这就是最好的准备。如果你没有养成这种习惯,即便到最后条件成熟了,你也没有独挑大梁的能力,你也不可能做好任何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想等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行动,那么很可能你永远都不会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的有利条件,我们的社会资源,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有些事情等你准备好了的时候,可能变得不再那么有利于你,你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一句话,现实世界中没有完美的开始时间,开始行动的最佳时间就是现在。你必须在想法或者问题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行动起来,并把它们处理好。

1998年6月,惠普公司公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当年业绩增长率只有3%,而两年前还是30%。公司在公布这条消息的同时还宣布:2000多名中高级经理暂时减薪5%。这成了惠普史上最伤心的一页。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宏观环境上看,是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与PC行业价格战的影响。但华尔街分析师却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在同样的情况下,戴尔、IBM等公司没有下滑到如此低谷,为什么惠普的适应力比其他竞争者迟缓?(www.xing528.com)

1999年7月底走马上任的CEO卡莉·菲奥莉娜对此的回答是:惠普的问题出在惠普自己身上。在过去60年的历史中,惠普始终强调品质卓越、尊重员工获得成功,但同时也因此牺牲了决策与行动的速度,以至于在新的经济时代失去了先机,限于被动。

为此,卡莉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速度逻辑:先开枪,再瞄准。事实上,卡莉进入惠普之后发现惠普的确很优秀,人才济济,技术卓越,品质出众。但业绩为什么不好呢?问题就出在了对市场的把握上:太多的人在追求瞄准的精度,新产品要在各方面都要达到95分以上才推出,结果惠普的行动总比市场慢好几拍。

现在他们改变了这种策略,改为产品做到80分就推出,然后再求慢慢改进。对于这一速度逻辑,卡莉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滑水冲浪,要保持一个速度才站得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尽管我们很难精确抓住行经路线,但我们不能为了抓住路线而将速度放慢。网络的时代,要抓住速度,才能进入竞争的门槛!”

在一般人的思维中,做事情一定是“先瞄准,再开枪”的,所谓“谋定而后动”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卡莉的这种新提法,有些人难免持怀疑态度:不瞄准,怎么能随便开枪呢?

实际上,在速度逻辑的背后,隐藏着“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就是要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也可以说,速度逻辑是一种实用主义,就算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也要先执行,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完善,而即便得到的是一个差的结果,也比坐在那里空想,没有任何结果要强百倍。

【日事日清工作箴言】

1.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2.再好的构想都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但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会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却前功尽弃。

3.大象要一口一口地吃,想一口气完成所有的事情,只会让机会跑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