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长
说来也巧,我的邻家发小,从爷爷那辈开始,就和明阳盐场连在了一起,别人打趣地说他家是一个“盐工之家”,似有褒扬之意,可他却觉得,这个盐工之家有着别人难以体会到的无奈、惆怅、苦楚和辛酸。
伪满时期,他爷爷被日本人抓去“勤劳奉仕”,其实就是劳工,在明阳盐场给“小鼻子”晒盐,最后死在日本人的皮鞭之下。他父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阳盐场的第一代盐工,因那时生产技术落后,常年劳累过度,加上受了风寒,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至今半瘫。轮到他这辈,1987年盐校毕业后,鬼使神差地被分配到明阳盐场,在化工车间当了一名技术员。
他在盐场干了十年,1997年,盐场解体,他下岗了,失去了赖以填饱胃口的“铁饭碗”。跟着,他的妻子又患了十年重病,经多方医治,才把她从病魔手中解救出来。
真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啊。1996年春季,他在渔船打工期间,被缆车绞断了脚踝,失去了左脚,成了肢残四级的残疾人。
无需多说,别人能想象到他家的凄惨境况,一家子几口人挤在碱泥压顶的四间矮房里苟且偷生,家中的气氛就像冻结了一样,全家人只能靠他父亲微薄的退休金和他妻子零星的打工收入过活。
下岗十年,妻病十年,肢残十年。这一个个“十年”生生把他家推进了无望的深渊。他痛苦,彷徨,甚至绝望。
有道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007年,花园口经济区成立后,不仅开始了开发建设美丽花园口的新征程,而且也给他们这些残疾人和困难家庭送来了福音。
区里建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机制,先后有几个特殊的智障儿童、语障儿童得到了康复训练,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喜得家长眉开眼笑;区里还建立了托养中心,为那些需要照顾、服务的老弱病残群体提供家庭式、保姆式服务。
区管委会这些新政策的出台、新措施的运用,让他和全区1900多名残疾人亲身感受到管委会领导念残之心、亲残之情、惠残之举的人道关怀,同时也真真切切得到了经济区残疾人政策带来的实惠。(www.xing528.com)
2007年秋,他参加了区管委会举办的残疾人自主创业职能培训班,深受启发。在区残联的帮助下,他参加了为期四个月的摄影技术学习和实习活动,在花园口经济区城区中心位置开办了一家摄影服务社,一年拍出的婚庆、寿典、生日、开张等类型的照片多达四五千张,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业收入。随着自身摄影技术的不断娴熟,他又兼攻艺术摄影,代表全区残疾人参加了2012年、2014年、2016年省残联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在从事摄影的同时,他又相继开办了烤薯店、修鞋店,三项兼顾,相得益彰,一年下来,收入还不错哩。
2010年,根据实际情况,村、街、区三级按政策规定,给他办理了“双补”,享受到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就是这一年,他和妻子靠区里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小额贷款支持,在花园口城区开办了一家“鞋城”,把修鞋和卖鞋穿起来一起做。
几年来,区残联部门的领导不时地走访他的经营场所,细致地实地访询,帮助他克服、解决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实际问题,使他的经营顺风顺水。现在,他的“一社一店一城”小买卖,生意益发红火呢。
这当口儿,他和妻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啥事儿呢?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年老多病的父亲。思来想去,征得父亲同意,他让父亲住进了区托养中心。几年过去,父亲甚是高兴,逢人便夸:“进了托养院,就是进了自家门。”
经历了几个“十年”,有的让他心酸,有的让他痛苦,有的让他绝望。这几个“十年”让他不堪回首,唯独花园口经济区成立后的“十年”,让他没齿难忘。这“十年”中,经历了从困顿到茫然到奋起的心路历程,经历了从贫困到温饱到富裕的重大转变。由于经济区残疾人政策的眷顾、支持,靠着他和妻子的辛勤,这个盐工之家的家庭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不仅买了商务用车,还在花园口城区买了楼房。如今,他的儿子也完成了大学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幸福夙愿和梦想。
记得今年春节除夕夜,他父亲从托养中心回家过年,眼眶像是有些湿润,掩饰不住激动,不连贯的话语虽无条理,但听得明白,他的意思是,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感谢为民办实事的区里好领导,感谢区里温暖残疾人心窝的好措施。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花园口经济区建区后的十年巨变,却令花园口人记忆永怀。
衷心地祝福你,花园口,你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衷心地祝福你,花园口的残疾人事业,你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作者系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副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