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明
沪太路是中国第一条商办省际公路。
沪太路南起上海市区大统路,北至江苏省太仓浏河镇,全长37.25公里,其中宝山境内33.89公里,占91%。
20世纪20年代,时属江苏的嘉定、宝山、太仓三县,凭借纵横的水网,交通主要依靠水路,陆路交通仍然只有人行道路,搬运货物主要靠人力肩扛或使用少量的人力车与畜力车,至于外出旅行,只能依靠脚力了。沪太路创始人之一、太仓县项惠卿,少时到上海学做生意时,常常是一清早上路,到达市区已是夜晚了。
嘉定、宝山、太仓三县,交通闭塞,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
1920年,钱淦出任宝山县交通事务局局长。12月初,太仓、宝山名人洪伯言、项惠卿代表两县工商界向钱淦建议,由华商集资建设沪太汽车路,以改变太、嘉、宝地区与上海之间交通落后的状况。这一设想得到了钱淦的支持。
12月26日,太仓旅沪同乡会70余人,在上海邑庙萃秀堂集会,商议筹建沪太公司事宜,得到了一致赞同。经过筹备,1921年1月10日,首届沪太公司筹委会在福州路会东里成立,通过了招股简章,推举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校长唐文治主持日常工作,决定利用宝山县西部县道为基础,招股筑路。2月11日,筹委会在《申报》《新闻报》同时发布招股公告,不久便筹集到股金42.5万银元。
3月,唐文治以公司创始人名义,呈报吴淞商埠局督办张謇转咨交通部。
5月15日,依据交通部批文,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爱而近路(今安庆路)召开股东大会。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股东441人,到会365人。大会通过公司章程,产生公司董事、监事13人,推举唐文治为董事长,懋业银行经理洪伯言为代理董事长,浏河镇万茂园经理朱恺俦为经理,洪景平为副经理。
公司宣告成立后,根据公司章程,即与宝山县交通事务局签订了《租借县道契约》15款。属宝山县境内33.89公里的筑路经费,由宝山县交通事务局自筹2万银元,沪太公司垫款16.35万银元,所垫款项均由宝山县在10年后陆续归还,公司则每年向宝山县缴付租路费。同时决定由宝山县交通事务局局长钱淦负责组织施工。
1922年沪太公司初创时沪太干线路线示意图(www.xing528.com)
1922年1月1日,上海至大场段筑成通车,3月10日通至罗店,3月23日全线通车,成为上海市联络市郊和外省市的一条重要干线。
沪太路建成后,屡遭战火洗劫。
1924年,齐卢内战爆发,沪太路全线成为浙江督军卢永祥防线,车辆被征用,道路、桥梁遭到严重破坏,公司停止运行。战后,公司召开董事会,为防止沪太路路权落入官僚、洋人之手,一致决定重建。公司以路基、站基的地契作为担保,向行庄借款40000银元,修复路面,重建站房,修复、购买车辆,于次年春恢复运行。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公司的所有车辆无偿为19路军运送物资、救护伤员,在抗击日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后,车辆损坏严重。所幸19路军将人民捐赠的10辆军车送给沪太公司,作为对其支援抗战的补偿,才使公司脱离困境。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沪太路承担起了运送军火的重任。上海沦陷后,沪太路被日商大直公司、华日铁道公司侵占,路面一度荒废。
早期沪太公路的煤屑路面
1945年,抗战胜利,沪太公司集资试图恢复通车。至1947年1月,好不容易复业通车,又因物价飞涨和军警骚扰,公司只能勉强维持,已无力再进行道路养护。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2月,沪太路由淞江专区交通处养务段南翔管理站接管养护时,路面已破败不堪,直至1955年底才修好。
1958年4月,沪太路划归上海市宝山县管辖。1960年6月,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拨款,用碎石、煤屑加固沪太路路面。1963年3月开始,国家投资321万元,将沪太路改建成黑色路面,所有木质桥梁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梁,沪太路旧貌换新颜,为上海和江苏等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