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浦江两岸的杨浦大桥
1991年,我因为胃癌手术,正在接受第三次化疗。听到要建杨浦大桥了,我立即向市领导写了份3000多字的报告,提出:“南浦大桥已经建成了(注:朱志豪是南浦大桥总指挥),如果是原班人马、原套班子来继续建设杨浦大桥,可能比南浦大桥建造速度更快,成本可以降低,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报告中提出三条理由:一是我有经验,建设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是南浦大桥的建设资金中科研费用占了很多,可以直接将南浦大桥的科研成果用于杨浦大桥的建设;三是重新更换的班子,体会不到在经验中找问题的动力。市建委也同意我的想法。为了缩短报告周转时间,我自己直接从第一人民医院来到康平路,通过市委办公厅将报告送到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手中,记得那天是6月1日。8月23日,朱镕基来到施工现场,他表示同意我的想法,继续让我参加杨浦大桥的建设,并把建造大桥的“帅印”交到了我手上。(www.xing528.com)
当时我想,假如建造杨浦大桥,能够按照南浦大桥的施工速度去完成,定会得到领导肯定。为什么呢?因为杨浦大桥跨度是602米,当时是世界第一,这个跨度比南浦大桥要宽多少呢?宽42%,工作量差不多增加了整整一倍。如果我完全按照南浦大桥的建造方式,杨浦大桥的建设工程三年肯定是完不成的。因为工作量增加这么多了,你怎么完成呢?这样就逼着我作新的思考,因为当时南浦大桥主桥是三公司(上海市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简称“三公司”)建造的,所以我就提出来:杨浦大桥的工程能否由两家公司同时建造?一家是在浦西的三公司,一家是在浦东的一公司(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简称“一公司”)。两家公司隔江同时建造,齐头并进,施工进度就可确保无虞了。一公司虽然没有参与过造桥工程,缺少经验,但也有它的长处,他们的思路和三公司有点不一样,三公司有建桥的经验,两家公司各有特点,在建桥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果然,在施工过程中,两家公司隔江相望,大家都看得见,你今天上去多少了,我今天上去多少了,这在无形中展开了竞赛,提高了建设速度。我们看到,两家公司在施工期间,都有人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对方,看看你那里上去多少了,你用什么办法,怎么办?竞争得很厉害。你要叫他下来,他都不肯下来啊!所以尽管工作量增加了42%,但是最后我们比南浦大桥的建设时间还缩短了近半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