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巴通航,1963年11月,对虹桥机场的大规模扩建开始了。扩建工程是按照当时国际机场要求进行的。工程任务书明确:跑道要按重180吨—200吨飞机起降要求设计,长度从2000米增加至3200米,宽度由30米拓至60米,钢筋混凝土跑道达60厘米厚。
有人说,“新机场跑道是在原有基础上加长拓宽的”,这纯属外行臆想。因为原有跑道路基根本不能利用。依据气象资料,跑道方向也要纠正,旧跑道不仅要全部炸掉,而且要把炸碎的混凝土渣清运出去,再按新跑道的长、宽、深,打好地下基础,重新浇铸钢筋混凝土。还要修建与主跑道平行,宽23米的滑行道一条。站坪要能同时停放大型飞机2架、中型飞机4架;停机坪按停放大型飞机2架、中型飞机16架建设。还要各按6000平方米修建航管楼、候机楼和外宾饭店。油库要扩建,储油量由原来1920吨增加到3000吨。通信、导航、降落等设备以及其他必要附属工程,都要按国际机场要求建设。如此,新机场才能满足当时的波音720型、图114型、VC—10型等大型飞机起降。
国家计委批准了虹桥机场建设设计任务书,并明确建设进度:必须集中力量保证在1964年第二季度完成通航工程。
航管楼、候机楼、外宾饭店建设,油库扩建、通信、导航、气象、降落指挥等设施以及其他必要附属工程,自然交由来自民航总局、华东工业设计院、北京石油设计院等十多个单位的专业部门完成。候机楼、外宾饭店的设计施工自然由知名建筑单位来完成。(www.xing528.com)
飞行区场道建设是扩建工程主体。炸掉旧跑道,清理并重打新地基,铺设新跑道,扎钢筋、浇灌水泥地坪这些重活苦活交给谁?须知,待建的跑道、滑行道、站坪、停机坪、道肩、道面下套管、空军警戒坪、加油坪和进场道路等项目,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单单那3200米长、60米宽、0.6米厚的起飞跑道就要浇灌混凝土129600立方米,还得先拆除旧跑道18000立方米混凝土,并确保3200米跑道的平坦度误差在2毫米之内!直到现在,笔者也没搞清当年到底扎了多少钢筋,用了多少水泥、石头、沙子,浇了多少立方混凝土,而在那个年代,除了那种老式混凝土搅拌机和提在手里的震荡器、风镐、手推车,几乎没有什么机械化电气化工具。
当年地方业内人士估算,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要两年。但按中巴协定1964年“五一”通航的要求,1964年4月底必须完工!这时,已是1963年10月底了,这么重的任务,谁敢接?谁能干?只有交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民解放军!当年从虹桥打进大上海的陆军第27军80师的238团和239团,配以铁道兵52团、工程兵113团万名指战员领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963年11月10日,接到命令第5天,80师选调的一批机关人员就进驻虹桥机场,组成施工指挥机构。很巧,80师正是1949年沿着泗泾、七宝、塘湾、虹桥镇一线攻入虹桥机场、打进大上海的一支解放军部队,14年后这支英雄部队又开进虹桥机场,承担起建设国际机场的重任。而作为虹桥机场修建指挥部的副总指挥、日夜守在施工现场的80师师长王珽,又是当年作为一名团长率部攻打虹桥的指挥员(修建指挥部总指挥为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李干成),“14年前解放虹桥,14年后建设虹桥”,一时传为佳话。
指挥部一成立,立刻会同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工程勘察、编制工程计划和附属工程材料计划、布置部队住房和筹划粮米等准备工作。11月19日起,参建部队陆续从江苏无锡、松江,福建南平、邵武、浦城等地开进机场,11月30日,施工部队进场完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