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没淤泥后,工程进入打桩阶段,在长达3公里的浜底,要打下无数长20英尺的钢板桩。由于当时尚无打桩机,全靠人工。如果让一个人挥动12磅铁锤打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打不深,影响施工质量。工程师庄煦堂经反复试验,设计了一个“拉辫子”方法,将一柄特制的50磅大铁锤穿入木框架,然后十几个工人拉着粗长的麻绳,由班长喊口令,集体拉绳,锤砸钢桩。从早到晚,钢钎大锤奏响的英雄乐章不绝于耳。
打桩完毕,全线协同作战,在浜底做小泥沟管的基础和底部,用混凝土浇筑6长、2.8米宽、1.9米—2.8米高的巨型拱形管。施工期间,拌混凝土不能停,一天的定额非完成不可,否则,水泥结不了缝,会功败垂成。因而,工人们夜以继日,每天苦战十几小时。
当年,尚未发明“小太阳”灯,晚上照明除几盏电灯外,主要靠月亮和星星的自然光,管道里用的是煤油灯;也没有搅拌机,由人工调合混凝土。长龙似的工地上,工人们推着装满混凝土的独轮车,欢快地跑过十几道跳板,推入浜底。工序临近路面时,工人们便排成一字长蛇阵,将混凝土装入畚箕,传入管道……
1956年元旦前后,肇嘉浜上的徐汇桥、天钥桥、谨记桥、东庙桥已被拆除。春节前夕,高津浦率领39班去“围剿”最坚固的枫林桥。
旷野里,朔风怒吼,宛如暴烈的雄狮竞相长啸。高津浦率先操起一柄大榔头,“咣,咣,咣—”向桥墩砸去。工人们遂分成梯队,轮番挥动大榔头。不一会,大伙就大汗淋漓,脱得只剩衬衣。整整一天,他们才将桥身切割成若干块T形梁。傍晚,工区派出增援部队,用几十根杠棒,硬是将这个庞然大物一截截搬掉了。(www.xing528.com)
不久,肇嘉浜大泵站上马。这是上海历史上最大的泵站,建设难度很大。但建成后,可以发挥排放污水、雨水之功效,改善上海西南地区的积水问题。
高津浦、徐学明与第四段的工人敢啃硬骨头,仅用一个多月,便完成了泵站的外部构造施工。局领导三天两头跑工地,徐以枋亲自上阵,连续几天在工段里看图纸,钻入泵站测算。徐以枋、徐学明又陪同苏联专家索洛诺维奇参观泵站工地。索洛诺维奇验看、询问了工程的总体规划及每一道施工程序。他指着徐以枋等设计的泵站模型,赞扬道:“你们做模型的方法很好,可以让工人直接看到复杂的建筑物,便于施工。”接着又竖起大拇指:“你们工地的秩序这么好,工人这么肯干,我们苏联不及你们啊!”
20世纪50年代,改造后的肇嘉浜
在建造过程中曾发生了塌方。经领导与专家会诊,决定采用井点抽水法,重建泵站,决不能拖延工程进度。高津浦连夜召开全工区誓师大会。又一个冲锋,一座高质量的大泵站巍然屹立于日晖港。1956年夏,工程顺利地完成了填浜阶段。据统计,工人们一共从郊区运土15万立方。倘若用这些土堆在市中心,它可以垒成一座超过国际饭店2倍的高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