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浩大的肇嘉浜工程正式上马。
工程前期,共拆除房屋23065平方米,拆迁工厂、作坊、住宅2 000户,动迁居民8000人,无一“钉子户”。工务局先在漕溪路划出3万平方米土地,兴建两层楼的“漕溪新村”,后又在龙华营造一批平房,安排肇嘉浜两岸的劳动人民居住。
参加肇嘉浜改造工程的部分工人
9月份,工务局选调第一批共400多名青年工人,开赴肇嘉浜工地,成立了肇嘉浜工区。他们在高安路一片荒地上搭了一个大草棚,整装待发。高津浦出任总指挥兼党支部书记。高津浦1946年在苏北参加新四军,以后在山东解放区搞公路、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久前又主持了北站改造、人民广场花岗石大道工程。当时,他年方27岁,风华正茂,精力充沛。
徐以枋在汉弥顿大厦(今福州大楼)局长办公室约见高津浦。徐以枋身高1米85,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紧握高津浦的双手,有力地摇动着:“这次是上海人民给你这个韩信拜将哩,你得好好干这个工程,为新中国争光哟。”
“徐局长,我既然接了令箭,一定全力以赴,你等着好消息吧!”(www.xing528.com)
国庆一过,高津浦走马上任,动员大会就在高安路的大草棚举行。晚7时,高津浦走到一张破桌子前,往下看去,几盏昏黄的小灯下,几百名穿着破衣衫、面容敦厚的小伙子,齐刷刷坐在长竹竿做的“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盯住自己。晚风穿过墙壁,吹得小灯微微摇曳;泥地上卷着草垫,权作工人的床铺,条件真够艰苦的。
高津浦激动地向大家点点头:“同志们,党把改造肇嘉浜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你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子弟,谁不知道肇嘉浜是上海‘龙须沟’,那里平均每天要淹死一个小孩哪!我们要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投身到忘我的劳动中去。”他顺手指着大门旁自己的铺盖,大声宣布:“这就是我的‘施政纲领’!”
工人们呼地站起,举拳高喊:“我们听你的!”
高津浦见群情振奋,不禁热血奔涌,双手一抬:“弟兄们,今天是国庆五周年,让我们唱支《国歌》,来纪念开工典礼吧!”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些没有文化、朴实的小伙子,随着高津浦的节拍,时断时续地唱着自己的歌。激越、嘹亮的歌声,久久地回荡在大草棚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