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招商局十六铺码头:百年水运集散中心的诞生

招商局十六铺码头:百年水运集散中心的诞生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开埠后,黄浦江水运日趋发达;上海县城邻江的出口东门路,则成为上海的水运中枢,在东门路轮渡北侧,诞生了上海百年来的水运集散中心—十六铺码头。1873年李鸿章成立轮船招商总局,收购了旗昌轮船码头,又将金姓四个码头并入招商局,统一定名为金利源码头,并将北自新开河南路、南至东门路的江岸连成一片,在江滩建造了13座浮码头,使十六铺从此形成统一格局。

1928年的十六铺宁波码头

20世纪初,十六铺北端的金利源码头(www.xing528.com)

十六铺码头,成形于清代中期。上海开埠后,黄浦江水运日趋发达;上海县城邻江的出口东门路,则成为上海的水运中枢,在东门路轮渡北侧,诞生了上海百年来的水运集散中心—十六铺码头。那是在19世纪50年代,由金利源、金方东、金永盛、金益盛4个从事水运的大船主,先后在十六铺沿江一带建造砖木结构的踏步式简易码头,以利停靠船只、上下游客、装卸货物,从而形成了十六铺码头的雏形。清同治元年(1862),美商在沪设旗昌轮船公司,同时在十六铺北首租地,建造旗昌轮船码头,停靠沿海和长江船舶,从事水上客运和陆上仓储,由此扩大了十六铺码头的辐射面。1873年李鸿章成立轮船招商总局,收购了旗昌轮船码头,又将金姓四个码头并入招商局,统一定名为金利源码头(习称十六铺码头),并将北自新开河南路、南至东门路的江岸连成一片,在江滩建造了13座浮码头,使十六铺从此形成统一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军管会于1951年正式将其定名为十六铺码头,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新建钢质浮码头,可同时停靠70—110米长的客轮6艘,并配备电梯、监控等现代化设施,使十六铺成为上海最大的客运码头,至20世纪90年代,十六铺每年担负着数百万旅客的发送量,成为上海连接外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