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由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在上海建立第一个血库。
1955年3月,上海正式建立血库,开始向医院供血。这是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最早雏形。
1959年,上海成立“献血服务站”实行“统一组织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1987年8月,献血服务站正式被命名为上海市血液中心。
上海输血事业走过了一段艰难而荣耀的道路。
1956年夏,上海东部杨浦区突遭龙卷大风袭击,船舶制造学校的教学楼被毁,几百名师生遭到灾祸。医院迅速进行抢救,血站的同志们在肆虐的暴风雨中连续三十几个小时四处奔走,寻找献血员,终于使大部分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1958年,炉前工邱财康因钢水外溢而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90%以上,在医生精心治疗下,邱财康终于康复,但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在抢救这位钢铁工人过程中的幕后英雄。当血站接受了供血任务后,连续工作数天,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浆3万多毫升,为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6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一名老游击队员的女儿因患严重的心脏病在北京治疗动手术时需大量用血,当地供血困难,向上海紧急求援,上海按要求及时供血。手术成功,这位阿尔巴尼亚姑娘说,是中国父母的血救了自己的生命。她身上从此也流淌着上海人的血。(www.xing528.com)
1974年,万吨巨轮“风雷号”发生事故,受伤船员被送往第九人民医院抢救。血站在一夜之间组织包括血站工作人员在内的1000多人次献了血,保证了治疗用血的需要。
可以值得一书的还有很多,唐山大地震,3·24火车相撞事件等,血液中心以其精湛的业务技术和富有成效的工作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履行了它的神圣使命。
至1995年,血液中心负责向全市180多家医院供血,年供血量达33万袋,相当于66000升,24小时昼夜提供送血服务,并供应大量各种血液成分制品。
几年来,血液中心已有12项成果荣获国家和卫生部以及上海市的科研成果奖。
血液中心在血型研究、组织器官保存配型研究和免疫遗传研究诸多领域成果卓著。
经过几年努力的“一血多用,科学用血”工作,已取得重大成就。“成分输血”技术(即从采得的血液中将红细胞、白细胞、血浆、血清分离析出,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提供血源)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能从血液中分析出艾滋病毒和乙、丙型肝炎病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