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清两代,农、盐、渔、航运诸业已成为崇明经济的支柱。崇明八景中的“鹾场积雪”,就生动反映了崇明早期开发时盐业的兴旺景象。他们以各种工具捕捞江海鱼虾,崇明八景中“渔艇迎潮”的壮观景象,正是崇明先民开发渔业的生动写照。崇明岛四面环水,为了与外界交通贸易,先民们首先发展航运业。
自从有6姓人家成为崇明的先祖后,1000余年来,来自常熟、嘉定、宝山、江阴、句容、通州、海门等地的大批移民陆续登上崇明岛,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开发热潮。南宋设天赐盐场后,官府从浙江、青浦、江湾组织盐民,来崇明专事煮盐。明清两代,农、盐、渔、航运诸业已成为崇明经济的支柱。
崇明东临大海,是个天然盐场,居民都煮盐自给。后官府设置盐场,派定盐田盐灶盐课,允许居民自给而外,可交盐场收购,销往靖江等地。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又许居民直接自卖食盐补偿课税,限一个运途肩挑62斤8两。煮盐增加了朝廷课税,于岛民又有利可图,故而几乎家家都有盐田,而盐灶更是星罗棋布,那雪白的生盐熟盐堆积如山,宛若厚厚积雪。崇明八景中的“鹾场积雪”,就生动反映了崇明早期开发时盐业的兴旺景象。
崇明在江海会合处,故渔产丰富,最早上岛栖身的便是渔民。他们以各种工具捕捞江海鱼虾,崇明八景中“渔艇迎潮”的壮观景象,正是崇明先民开发渔业的生动写照。凤尾鱼、黄花鱼、刀鱼、银鱼、鲥鱼、鲟鱼等20余种水中珍品,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盘中美味。(www.xing528.com)
崇明岛四面环水,为了与外界交通贸易,先民们首先发展航运业。经过多少代崇明人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适应性强、用途广的我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的崇明沙船,以其出自崇明沙而得名。
崇明沙船船身扁浅宽大,底平,首尾俱方,重心低,船面建筑少,可减少受风面积,使航行平稳,又因吃水浅而不畏暗沙,即使搁浅也不易倾覆或损坏。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多桅多帆、风帆高大,能充分利用风力来提高航速。故而崇明沙船风行于元明清三朝。其间,崇明人朱清就是驾驶着崇明沙船,成功地开辟了北洋航线,开创了海运漕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