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东发展研究院:留存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力量

浦东发展研究院:留存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力量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挂牌成立。1993年,几乎是在浦东新区管委会正式成立的同时,由当时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锡棠发起,我们这群80年代研究浦东开发的年轻人又汇集到浦东,在浦东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了浦东发展研究院。

浦东发展研究院:留存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力量

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挂牌成立。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位于浦东大道的浦东文化馆那幢砖瓦结构小楼内人头攒动的盛况犹在眼前。无数曾以羡慕的眼光遥望深圳的青年才俊从上海的各委办、各区县、各高校奔向浦东,汇聚成一股浦东开发开放探索者的洪流,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

1993年,几乎是在浦东新区管委会正式成立的同时,由当时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锡棠发起,我们这群80年代研究浦东开发的年轻人又汇集到浦东,在浦东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了浦东发展研究院。浦东发展研究院成立不久,我就担任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院长。在其后的几年中,除了在学校上班,我几乎每周至少有一天来回奔波于浦东发展研究院、高桥、金桥、陆家嘴张江之间,研究各开发区的规划和功能定位,参与“土地滚动”开发方案的设计,研究陆家嘴建设规划的遴选,探索外高桥港区合一的改革方案,以及调研开发区园区政企分离的管理体制改革等,忙得不亦乐乎。

1997年,从东方明珠电视塔上俯瞰浦东

大约从1992年起,我开始参与市委市政府的重大课题“迈向21世纪的上海”的研究。这一研究是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对上海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城市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该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了上海“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针,确定了上海“一龙头、三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www.xing528.com)

2006年,改造中的上海外滩

为了呼应“迈向21世纪的上海”的研究,根据浦东新区管委会的要求,浦东发展研究院同时启动了“迈向21世纪的浦东”的研究项目。专家们第一次提出了把浦东的发展重心黄浦江沿岸向东海沿岸转移的“大浦东”开发设想。这一设想在90年代中期后逐步被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采纳,先后在东海边布局了浦东国际机场、漕泾化工区、临港新城和临港产业区以及洋山深水港等重大开发项目。2009年,南汇区正式并入浦东新区,新区的面积从1992年成立之初的569平方公里扩展到1210平方公里,标志着上海几代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梦想终于实现。

这里再举一例。21世纪初,我受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以专家身份参加了国务院专家组对洋山深水港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当时,从中央到各兄弟省市,对上海提出的洋山港建设方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在专家论证会上,我多次发言指出,建设洋山深水港对国家实施浦东开发开放战略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还为此提交了专题研究报告,成为专家组唯一收到的除技术论证报告以外的战略论证报告。该报告对推动中央各部门支持洋山深水港建设方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战略咨询意见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90年代在浦东发展研究院期间对“大浦东”方案的前期研究成果,因为在研究“大浦东”方案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过设想:在东海海域寻找一个岛屿,用跨海大桥与上海陆域连接,以解决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缺乏深水港条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