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联合成本分配方法?

如何选择联合成本分配方法?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通常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净实现价值分配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此法的依据是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负担较高份额的联合成本,以便使各种联产品取得一致的毛利率。但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不适合联产品分离后继续加工,而且加工费用较高的情况,如果仍采用此法,则可能使分离后进一步加工产品的利润偏低甚至造成亏损。

如何选择联合成本分配方法?

如前所述,分类法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没有直接关系,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企业或车间,均可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工业企业联产品、副产品以及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常常应用分类法。

(一)联产品成本计算

联产品是指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各种主要产品。例如奶制品厂用牛奶可以同时加工出奶粉、奶油,炼油厂对原油经过催化可以同时生产出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联产品销售价格较高,对企业收入有较大贡献,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只要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其他联产品必然同时生产出来。各种联产品之间的产量同比例增减时称为补充联产品,它们的产量呈此增彼减变化时称为代用联产品。

联产品是从原材料投入,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在某一个“点”上分离为各种不同的产品,这个“点”通常叫做“分离点”。联产品在分离点之前发生的材料及加工费称为联合成本或共同成本。分离后的联产品,有的可直接销售,有的则需要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联产品在分离点之后继续加工所发生的耗费因有明确的承担主体,所以叫做可归属成本。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9-2表示。

图9-2 联产品成本关系图

从图9-2可见,甲产品成本为其应负担的联合成本;乙产品成本则是其应负担的联合成本与可归属成本之和。可见联产品成本计算应分为三步,即联产品分离前的联合成本计算、分离点的联合成本分配以及分离点后可归属成本的计算。分离点前联合成本的计算方法,与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有关,关键是找准分离点,因为它标志着联合生产过程的结束。分离点后可归属成本的计算,也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的需要,选择相宜的成本计算方法。分离点联合成本的分配才是联产品成本计算的关键。

由于联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和所用原材料相同,因此最适合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通常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净实现价值分配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实物量分配法(产量分配法)

即是将联合成本按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比例进行分配。比如按重量、容积等各种实物量度分配成本。此法较为简便,但它假定各种联产品的单位成本相同,不能反映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故只适于特征、销售单价相近的联产品成本分配。

[例4]某企业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以相同原材料生产出A、B、C三种联产品。其中,B和C产品可直接销售,A产品分离后还需继续加工才能最终制成。有关资料见表9-10和表9-11。

表9-10 产量及售价、定额资料

表9-11 类别产品成本资料

根据上述资料,按实物量分配过程见表9-12。

表9-12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实物量分配法)

根据以上各项资料,可编制A产品成本核算表,如表9-13。其余产品分成本项目的核算仿此。

表9-13 A产品成本计算表(分成本项目)

2.系数分配法

此法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事先规定的分配标准确定系数折算为标准产量,并据以分配联合成本的一种方法。系数分配法实际上是按产量加权的总系数分配联合成本,比实物量分配法分配结果准确。其前提条件是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以便正确地确定系数。

[例5]沿用[例4]资料,假定以A产品为标准产品,以单位定额成本为标准确定系数,则各种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可计算如表9-14。

表9-14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系数分配法)

A产品产成品成本汇总表的编制方法如表9-13,这里不再赘述。

3.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是指按照各种联产品的销售收入的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此法的依据是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负担较高份额的联合成本,以便使各种联产品取得一致的毛利率。该方法通常适合于分离后不再加工的联产品成本的分配。

联合成本按销售收入比例分配的计算公式如下:

[例6]仍以[例4]资料,编制联产品成本计算表,见表9-15。

表9-15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此外,也可以将产品销售单价换算为系数,再折合成标准产量据以分配联产品成本,其分配结果与按产品售价比例直接分配是一致的。它们都以售价作为分配标准,考虑了售价对所负担成本的影响。但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不适合联产品分离后继续加工,而且加工费用较高的情况,如果仍采用此法,则可能使分离后进一步加工产品的利润偏低甚至造成亏损。

4.净实现价值分配法

此法是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的特殊形式,适合联产品分离后需要继续加工,并且加工费用较高的联合成本分配。所谓净实现价值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减可归属成本后的差额。因此,净实现价值分配法就是按净实现价值的比例分配产品联合成本的方法。

[例7]仍以[例4]资料,编制联产品成本计算表,如表9-16。

表9-16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净实现价值分配法)

根据表9-10,表9-11和表9-16资料,汇总编制A产品成本核算表,见表9-17。

表9-17 A产品成本计算表(分成本项目)(www.xing528.com)

将上表数据与表9-13对照,可见按售价(或净售价)的比例分配费用的方法与联合成本按实物产量比例分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售价高的产品负担了更多的联合成本,从而避免了实物量分配法下各联产品单位成本相同并且可能使售价低的产品亏损的缺点,使各种联产品具有同样的获利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成本都与售价相关,价格较高的产品不一定就非得有较高的成本。因此,按售价或净售价比例分配联产品成本的方法也存在缺陷,即不能真正反映生产过程各种产品的实际耗费。在定额管理工作较完善,消耗定额较准确、稳定的企业,以定额为标准分配联合成本结果要准确得多。

总之,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联产品加工情况和成本管理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分配方法。

(二)副产品成本计算

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原材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如炼油厂提炼原油过程中产生的渣油、沥青;炼钢厂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煤气、炉碴;制酒厂酿酒过程产生的酒糟等。

副产品与联产品的区别在于经济价值的高低。联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经济价值高,其销售收入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副产品是企业的次要产品,其经济价值较低,产量随主要产品的产量变动而变动,销售收入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很低。因此,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其生产结果一般情况下对企业影响不大。

但是,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划分并非绝对的,随着客观条件变化,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某些副产品用途扩大,经济价值提高,就从副产品上升为联产品;反之,联产品中的某些产品,由于替代材料的出现,可能使其销售量和售价都受到影响,从而下降为副产品。甚至企业的管理策略也常改变着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划分标准,比如,有的企业管理上要求会计核算提供较详细的成本资料,也可能将有的副产品按联产品处理。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有别于联产品。虽然它与联产品都是联合生产过程的产物,即同源产品,都应共同负担同一生产过程的联合成本;但由于副产品价值较低,对企业效益影响甚微,故通常将其成本计算简化处理。一般只要将副产品按一定标准计价,并从分离前联合成本中扣除即可。因此,副产品成本计算的关键就是副产品的成本计价问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副产品成本计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

1.分离后不再加工的副产品成本计价

按生产实际,具体分为两种方法:

(1)副产品成本不计价法

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且价值甚低的副产品。若副产品的销售收入对企业收益影响轻微,则副产品可不负担联合成本,而将副产品的销售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处理。此法计算简便,但对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有一定影响。

(2)副产品成本按销售额倒轧法

适用于分离后直接销售,并且经济价值较高的副产品。此时副产品应负担相应的联合成本。一般是以销售收入为计价依据,扣减销售税金、销售费用和正常利润,倒轧计算出副产品应负担的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价值较小的副产品,成本可以从联合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中一笔扣除;价值较大的,可按各成本项目结构比例从联合成本的各成本项目中扣除。

2.分离后继续加工的副产品成本计价

分离后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副产品,其成本计算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副产品只负担可归属成本。此法适合于价值较低的副产品。按照这种方法,副产品不负担任何联合成本,只负担分离后的加工成本。此法简便易行,但使主、副产品成本不真实。

(2)副产品视同联产品处理。此法适合价值较高的副产品。副产品既负担可归属成本,也负担联合成本。联合成本的分摊,可按前述方法以销售额扣除相关费用、利润及可归属加工费倒轧成本;如副产品在企业中所占价值比重较大,还可以选择相应标准按分类法将联合成本在主、副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较多时,也可以按事先规定的固定单价(或计划成本)计算副产品成本,从联合成本中扣除,以简化核算。

[例8]某企业本月共发生生产费用6382180元,在生产A、B、C三种产品的同时,又附带生产出D、E两种副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①生产费用资料(见表9-18)

表9-18

②产量记录及计划(定额)成本资料(见表9-19)

表9-19

由于E产品价值较低,不负担联合成本。D产品市场销路较好,以销售价格为计价依据。预计D产品销售单价为8元,销售费用率4%,营业税率和利润率分别为5%、10%。则D产品应负担联合成本:

6000×8×(1-4%-5%-10%)=38880(元)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本月产品成本计算表,见表9-20

表9-20 产品成本计算表

假如E产品按计划单位成本计价分摊联合成本,则联合成本在主、副产品之间的分配可计算,如表9-21。

表9-21 产品成本计算表

根据表9-18、表9-21资料,可汇总编制E产品成本核算表,如表9-22所示。

表9-22 E产品成本核算表(分成本项目)

将表9-20、表9-21数据比较可知,E产品在不负担联合成本时,联产品成本将增加11300元,上升2‰;而E产品成本则下降73.86%。如果副产品价值甚低,而售价不能抵偿其销售费用时,则不负担联合成本。

(三)等级产品成本计算

等级产品是指用相同的原材料,由同一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品种相同而质量有差别的产品。等级产品与联产品、副产品是不同的,联产品、副产品之间产品性质、用途不同;而等级产品是性质和用途完全相同的同一种产品,只是由于质量的高下之分而使其售价有别。

等级产品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设计的原因,由于采用原材料的质量或工艺技术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等级产品,这种性质的等级产品显然应负担不同的成本。所以不同品级的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可采用分类法原理,视同联产品计算成本,通常多按单位售价确定系数进行分配。另外一种等级产品是由于生产和管理的因素造成的质量不同的产品,例如违反操作规程、技术不熟练,等等。这种等级产品应负担相同的成本,可采用实物量分配法,按产量比例分摊联合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