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涉及营销的流量转化率较低。吸引眼球的产品能够获取部分流量,但过分追踪用户,则使企业自身丧失主动权,企业也疲于应对个性多样的市场变化——无论多好的产品,总会被复制、超越。黏性需求丧失,成为企业互联网焦虑的症结。[10]
随着移动社交和自媒体的迅速崛起,简单粗暴的界面投放广告开始被抛弃。结合智能设备的各类APP应用,要想在移动、分散和碎片的条件下真正打动用户,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即时互动:设置一个贴近用户实际生活的场景,让消费者的情感被触发,心甘情愿地接受商家提供的信息。
这为治疗企业的互联网焦虑提供了全新思路——营销推广由以往的信息轰炸向个性化的互动体验转变。饥肠辘辘时有“饿了么”,打车用“滴滴”,买电影票上“格瓦拉”……这些经典案例所代表的市场行为,正是在消费者需要时出现的。另外,菲律宾宿务太平洋航空根据中国香港的雨季特点,用防水喷漆在大街上喷绘广告,平时隐形,但雨天会显现“来菲律宾跟阳光玩游戏”的广告语,并附二维码提供入口。通过这种活灵活现的宣传,其飞行业务获得显著增长。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开放平等,而非单向主导。无论是消费者驱动的C2B,还是企业产品驱动的B2C,你情我愿才是促成交易的最大捷径——在对产品优势和消费市场进行争夺的背后,其实是消费场景设计和平台入口营造的比拼。(www.xing528.com)
在BAT三大公司中,阿里和腾讯在市值方面远超百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真正贴近、融入大众生活的场景设计中,阿里和腾讯相比百度更胜一筹。百度没有开发出如微信一样的超级APP,而数量众多的APP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中,基本不在人们的视野内,而微信公众号甚至大有取代百度APP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曾说:“移动互联时代,以超文本链接为核心的Link模式完全失效,由此导致流量的碎片化,移动流量的核心特征是场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