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升级甘肃乡村人居环境的创新思路

全面升级甘肃乡村人居环境的创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集中力量,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创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以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为契机,提振精气神,改变整体形象。为农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农村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切实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民居的外在风貌要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真正能够体现农村的蓬勃生机和生态田园风光。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做到产业发展与农村发展相融合,与产业发展相配套,充分考虑广大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上的要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并与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功能设计等方面,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内部功能要现代实用,有利于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此外,规划设计要尊重自然,循序渐进,不破坏自然环境、自然水系、村庄肌理、传统风貌,不搞大拆大建,量力而行,积极主动地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因此,要有效整合建设资金,把小城镇建设、土地整理、造林绿化等涉农资金统筹起来,坚持集中投入、统筹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同时,加大对农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在投资方式上,应该倡导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农民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在制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措施时应时刻以农民为主体,加强对农民群众环保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重要性,也让他们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前景,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激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集中力量,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创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从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努力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现象,做到村容村貌整洁。以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为契机,提振精气神,改变整体形象。加强环境保护,还农村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活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帮助农民群众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让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不断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农村环境、住房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其落脚点在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完善农村基础性配套设施,提升农村公共配套设施。要从改造水、电、路、污等方面入手,同时配套相应的文化生活设施,并与农村医疗点、公共服务站、农村新型社区等公益事业相衔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全民素质。以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重点,不断完善提升教育、卫生、文化、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活动有场所、学习有阵地、购物有网点、看病有保障、五保有供养的“五有”标准。为农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www.xing528.com)

产业发展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的支撑,要依托各地发展基础与资源特色的差异,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有效供给调整农业结构,种什么看市场,养什么看需求,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大力培育种养业等特色致富产业,立足环境优势、资源条件和人文特色,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合作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展群众增收致富门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既让农村美起来,更让农民富起来。

一是传承民俗文化。加强古村、古民居保护,避免大拆大建和“千村一面”,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要加强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二是培育优良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俭教育,促进家庭、邻里和睦,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敬重老人老有所养,培育家庭优良家风,让核心价值观在亲情中升华。三是培育文明乡风。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充分运用村规家训、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使优秀的传统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要下大力气整治部分农村存在的封建迷信、非法宗教、黄赌毒等突出问题,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四是培育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