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金昌特色小镇发展的可行策略

甘肃金昌特色小镇发展的可行策略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城镇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旅游目的地、城镇中心商圈增设网点,提高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和金融效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便利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融资,激活特色小镇发展动力。要全面而细致地确立起市场效益标准,用以衡量与检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可能性与成长性。打造“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形成产业支撑、功能聚集的小镇建设模式。在贫困地区,积极发展农业特色镇。

甘肃金昌特色小镇发展的可行策略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以“多规合一”的思路系统化、高标准谋划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全域规划,加强总体规划在特色小镇产业布局、社区功能、环境生态上的引导和空间管控作用。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二是在行政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优化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

三是注重部门协同。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要工作,形成部门协同推进合力,市发改委、经信局、旅游局、商务局、金融办、统计局、考评委等部门积极上门指导,完善特色小镇创建方案;各区、镇(街)全力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工作机构,谋划创建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加大协调力度。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用水用电等基本服务水平,为农民创业用水、用电、用地给予便利。提高农村居民的光纤接入率,推动小城镇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落实智慧小城镇发展方案。

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交站场配套设施建设。在地理条件适宜、有发展需要的地区,建设多条地铁线路,逐步形成多种类、多层次、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

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行系统化路网建设,便利镇与镇之间的交通,打通农村断头路,实现村与村之间的互通。要通过城镇道路建设,盘活甘肃省大交通,实现省内外的互通。同时,要强化商业配套服务,在人员密集区域增设大型停车场,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促进城镇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旅游目的地、城镇中心商圈增设网点,提高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和金融效率。不断提高城市医疗服务水平和社区医院医疗水平,方便周边群众。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便利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融资,激活特色小镇发展动力。

要牢固树立起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发展理念,在更好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规范秩序等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加大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力度与进度,建立完善以市场价格为信号引导资源要素流动及配置的科学机制,以市场的透明公正、规范严格且专业高效的价格手段实现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各项目的优胜劣汰,减少乃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无序竞争造成的浪费。

要全面而细致地确立起市场效益标准,用以衡量与检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可能性与成长性。市场价格的引导机制当然是保障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方面,但在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应主动确立并设立市场效益的指标体系,也是确保建设质量与效益的关键一环。

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城市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即使再漂亮,也是一座“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合理地在小镇中布局产业,以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树立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思维,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与本地资源、产业特征相匹配的产业发展路径,发展产业链经济。依托特色产业,为特色小镇发展增添活力,依托粮食、瓜果、花卉种植等特色产业,规划赏花节、美食节、旅游、体育赛事等项目,发展小而精的特色产业。打造“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形成产业支撑、功能聚集的小镇建设模式。

在资源型城镇,发展资源开发特色镇,要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逐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性问题,要将培育接续替代产业问题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在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的城镇,要不断改善城镇宜居环境,打造城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开发出一些体现地区文化、民族文化的旅游项目,提高特色镇的知名度。在贫困地区,积极发展农业特色镇。充分挖掘历史遗留的三角城遗址、大庙城遗址、黑水墩等烽燧及烽火台遗址、古墓葬与文物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根基的“美丽乡村”。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标准化种养殖基地,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www.xing528.com)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农业主产区、工业重镇周边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贸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政策环境,启动重大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基础设施是智慧城镇建设的基础,是推进特色小镇信息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成为信息化的重要目的,要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为发展智慧小镇奠定基础。要逐步提升城乡网络设施水平,加速城乡光网覆盖率。此外,还要提高农村有线宽带、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的接通率,提高手机3G、4G用户的使用量。

完善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平台作用,推进网络经济、资源集聚、互联网产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力强劲的信息网络集成高地。

要通过智慧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建设智慧交通体系,缓解由于人口膨胀以及汽车增加带来的交通运输问题;建设平安城镇,提高城镇安全生产、居民安全生活的稳定性。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提升创新型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方面,创新环境建设情况、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吸引外资进入和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创新型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除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来带动整个创新型城镇软环境的发展外,还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来改善创新型特色小镇发展的硬环境,通过小镇环境的改善,提升小镇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加强小镇基础环境建设,为小镇的建设铺垫基础。

减少劳动力流出。积极引进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为特色小镇发展做好人力资本保障。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通过加强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系统提升农民的知识和技能,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结合留守劳动力的实际,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使每一位留守劳动力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弥补当前农村技术、劳动力的不足。

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人才引进投入,引进一批高端人才,针对产业急需的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可实行“一人一策”。优化企业创新人才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灵活、高效、科学的培训、用人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培育一批产业急需人才。结合甘肃省高校专业和数量优势,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对产业急需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应加快城镇化建设,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盘活农村经济,引导农民合理安排务工收入,利用好劳务输出带来的巨大劳务收入的资金优势,促进特色小镇建设,合理制定经济政策,鼓励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的企业发展,加大城镇基础建设力度,积极招商引资,合理利用本地特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村民创造更多更好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在本地就业并举,促进本地农村和城乡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增强生态文明制度的有效供给。创新体制机制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内生动力。制度供给活而新、建设形态精而美是特色小镇的主要特点,特色小镇建设本身就融入了生态文明理念。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减少政府干预、力求治理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不仅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制度安排,而且是小镇生态建设的有效制度供给。“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的运作模式,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安排,特色小镇的生态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政府主导一切的运作机制,极大地提高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另外,还可通过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通过环境制度的有效供给,明确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及其责任,划定生态红线,推进生态环境产品交易,遏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固废治理、市容环境治理、居住环境治理,维护生态安全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比如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做到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