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分析表明:甘肃目前的城镇化是一种粗放式的不完全的城镇化,甘肃的农业现代化确切地说只是一种规模型农业现代化,甘肃的城乡关系还处于严重不平衡,不协调状态,回头反思,正是这种不平衡不协调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影响甘肃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三大问题。
近40年,尽管甘肃的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是在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大型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影响下,甘肃城市经济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从根本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按行政等级配置财政资源导致的不合理的城镇体系也影响着城镇化带动作用的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兰州首位极高但受地理条件所限城市人口的承载力又十分有限,甘肃城镇化才进入快车道,房子价高、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城市病”已经成为困扰兰州发展的严重问题,而其他中小城镇,虽然没有严格限制的户籍制度或者在户籍制度已经放开的近些年,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依然有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中小城镇缺乏支撑大量劳动力长期安家就业的产业基础。农业作为关系中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根基性产业,理应在城与乡连接点的众多小城镇、中心集镇发展许多服务周边农村和农业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但是,甘肃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过于偏向服务于工业、服务于城市,这就使得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过渡集中,而中小城镇发展缺乏相应的产业体系和产业支撑,广大农村缺乏服务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代服务业,这对矛盾深刻影响着甘肃的现代化进程,导致整个城镇体系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严重不足。
甘肃农业水土资源不够丰富而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严重,生产方式粗放,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广大农村长期积贫积弱,广大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偏低,组织化意识淡薄,这些因素使甘肃农业发展很受限制,农民收入极低,农村建设滞后。长期以来推行的农业现代化也只是规模化、化学化、机械化的农业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服务,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的竞争力、农业的经济效益依然处于较低的层面和水平。不少地区的地方政府不顾自然条件、市场条件是否适合发展规模化种植,一味地推动规模化、单一化的种植业、养殖业,规模产量虽然大见成效,但是市场风险问题、经济效益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某地区推动农民大面积种植一种水果,水果丰收了,但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水果市场价只有0.4元/斤,农民甚至让市民免费采摘都无人问津。但是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不仅需要大量的农产品,而且需要更高质量的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工厂化养殖虽然解决农产品畜产品供给的数量问题,但解决不了化肥、农药、重金属残留超标,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过程存在的各种有毒物质的添加问题,食品安全隐患成为直接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罪魁祸首,不断增高的巨额医疗保健费用成为吞噬城乡居民财富和财政收入的社会性“恶性肿瘤”。产生诸如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美国式大农场规模化农业的盲目崇拜与迷信,对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农业的迷信,对人多地少基本国情的自觉不自觉的忽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化学化农业长期以来成为学界主流和政府部门追捧的目标,对农业现代化片面狭隘的理解,导致我们今天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步入一些误区,昨天解决问题的方案成为今日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大地母亲投毒却希望吮吸她甘甜的乳汁?! 缘木求鱼、竭泽而渔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误解为农业的现代化。在规模化农业发展浪潮冲击下,我们发展了几千年的最符合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要求、也是高效率的传统农业经济遭到彻底否定。人们向往的循环农业、绿色有机农产品要么仅仅成为口号和招牌,要么发展成所谓的高端化、庄园化农业,也就是贵族化农业而与广大民众无缘。(www.xing528.com)
快速的粗放式的城镇化,造成用地失控、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度的严重后果,城镇化发展面临不可持续性。单纯规模化、机械化、化学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能源需求速度,过度的资源消耗,不仅加大我国的能源供给压力,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中国农业污染已经超过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成为污染水资源的最大来源。1995—2004年甘肃省单位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但从2004年开始甘肃省单位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明显增加,到2014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70倍;与此同时是单位播种面积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的持续增长,到2014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69倍,甘肃农业发展中农药和塑料薄膜使用量大幅度增长,其直接原因就在于大力推动旱作农业规模化发展而推广使用的包含土壤消毒、药剂拌种和一膜两年用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模型化学化的农业现代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此导致的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过度使用,不仅造成农业生产的高成本,也造成了农业的高风险,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时候,过于偏向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过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用传统的大规模制式化的工业发展方式机械化地对待自然生态特征显著的农业发展问题,忽视农业发展的粮食安全基础功能、生态安全屏障功能、食品安全保障功能、农民的就业身心安顿的社会功能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