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存在问题与困难的分析与优化建议

存在问题与困难的分析与优化建议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房地产和开发区建设推动的土地城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甘肃广大农村地区,垃圾随意堆放、污水随处倾倒等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农村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虽然近年来甘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投资不足和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突出。

存在问题与困难的分析与优化建议

甘肃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房地产和开发区建设推动的土地城镇化。比较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转移和城区面积,在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的2003—2012年,全省12个地级市的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由437平方千米增加到612平方千米,年均增长3.4%;而同期12个地州市城区二、三产业从业人口由103.8万人增加到113.6万人,年均只增长了0.9%。在全省城镇化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升级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2000—2012年,甘肃农业产值占GDP比重由19.6%下降为14%,但同期农业从业人员占总产业人员的比重居高不下,继续保持在58.6%~63.7%,而全国同期的这一指标却是从50%下降到33.6%。

从城镇化的结构升级看,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土地城镇化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产业结构升级快于就业结构升级。这种发展方式造成一方面城镇化的较快繁荣与发展,并与之相伴的污染、拥堵、食品安全隐患等“城市病”,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村的萧条、衰落,“空心村”问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更加加剧,城乡生活差距实质性地扩大成为不争的事实。

快速的粗放式的城镇化,造成用地失控、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度的严重后果,城镇化发展面临不可持续性。单纯规模化、机械化、化学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加快加大了能源需求,过度的资源消耗不仅加大了我国的能源供给压力,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农业面源性污染成为我国第一大污染。1995—2004年甘肃省单位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但从2004年开始甘肃省单位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明显增加,到2014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70倍;与此同时单位播种面积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持续增长,到2014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69倍,甘肃农业发展中农药和塑料薄膜使用量大幅度增加,直接原因就在于大力推动旱作农业规模化发展而推广使用的包含土壤消毒、药剂拌种和一膜两年用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模型化学化的农业现代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此导致的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过度使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造成了农业的高风险,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时,过于偏向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过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用传统的大规模制式化的工业发展方式机械化地对待农业的发展问题,忽视农业发展的粮食安全基础功能、生态安全屏障功能、食品安全保障功能、农民的就业身心安顿的社会功能等等。

尽管甘肃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相比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迅速变化的城市面貌,农村村庄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差距依然呈扩大趋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依然薄弱。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城乡建设差距依然扩大。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重城轻乡”的问题。在甘肃广大农村地区,垃圾随意堆放、污水随处倾倒等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农村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村仍然存在着基础性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等问题。(www.xing528.com)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虽然近年来甘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投资不足和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突出。

在推进城镇化进城中,虽然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长,但是历年来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远远满足不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和建设水平。建设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支撑不足,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是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资金不足已经成为掣肘全省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市场化运作吸引民间资本同样存在困难。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从全省16个城市资金来源情况看,以国内贷款所占比例最大,其他资金所占比例偏低。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看,由于建设项目规模较小,资金量较少,自筹和群众投工投劳难度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支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民间资本挖掘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管理的机制尚未形成,致使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底气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