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电网公司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国家电网公司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国有骨干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国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是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有力践行。公司始终以战略眼光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把两化融合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国家电网公司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兴起,“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发展。智能电网是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因此智能电网是承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平台,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全局性的推动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国有骨干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大规划、大建设、大生产、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建设,这就要求“两化”融合工作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提升。

国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是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有力践行。经过SG-186的融合发展阶段,再到SG-ERP的深度融合阶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核心精髓已固化在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这一次的贯标工作也将是对我们信息化在支撑智能电网建设、支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检验。国网公司将坚持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现有管理体系,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公司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公司始终以战略眼光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把两化融合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建成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融合智能的业务应用,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化保障体系,贯通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6个环节,实现生产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实现智能电网电力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融合。

信息化建设全面融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从“填补空白”向“全面集中集成”转变,有力支撑电网发展和管理变革。建成规模大、功能覆盖广、用户和服务客户多的一体化企业集团级信息系统,包括一体化平台、十大业务应用、六大保障体系。运营监测(控)体系信息支撑系统,实现公司运营指标数据实时提取和在线监测、在线计算、在线分析。建成营销自动化系统和95598互动平台支撑系统,客户服务更加优质、便捷、多样。

贯彻工信部两化融合相关要求,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公司两化融合工作的符合性和规范性,量身打造具有国网公司特色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挖掘公司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供电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1)融合发展阶段(www.xing528.com)

全面建成SG186工程。制订智能电网信息化总体框架和建设方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一体化企业级信息模型的设计,开展六个环节智能电网信息化的试点,开展电网生产运行一体化全过程智能管控体系的研究,实现两大领域的信息联动。

(2)深度融合阶段

建成SG-ERP系统,主要业务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系统全面建设完成;用户用电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和双向互动;推广全面风险管理应用,实现两大领域的业务联动;全面展开智能决策研究。

(3)智能一体化阶段

信息化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善提升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系统;建成全面风险管理应用,实现核心业务的风险预测和辅助决策;建立电网生产运行一体化全过程智能管控体系,实现两大领域的高度融合;实现智能决策,支撑和引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持续提升绩效。

两化融合不是技术与过程的简单叠加,而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在战略、创新、产业、资源、技术、管理等多个层次上,实现全方位、跨领域、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供电企业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等同业对标指标为抓手,把信息化融合于各业务过程中,通过规划引导,把短期任务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计划到位、强化执行、注重成效。

供电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设备密集型的行业,其任务是生产、输送、分配电能。同时作为社会公用行业,必须做到服务高效、优质。“十二五”规划中,国网公司在两化深度融合方面提出了更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架构,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从多个维度构筑电网企业的管理改进、生产经营的效率提升、市场营销的价值再创造,是今后企业的长期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