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结构大致可分解为基础设施、经济企业、文教卫生和居民住宅4个部分。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条件,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总体。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有大批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大量的居民,需要有许多为之服务的基础设施,这样人们才能维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活动,城市才能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发展的重要基地。所以基础设施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物质基础。缺少这些设施,各项事业都难以维持和发展。任何一方面失灵,都将造成城市的局部混乱以致整个城市的瘫痪。经济越发展,科技越发达,生活越改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实现城市经济、科技、生活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标志。
一个城市吸引力的大小主要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就具备吸收资金、吸引先进技术、吸引人才的物质基础。
5.5.1.1 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
城市基础设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它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需求的发展而日益扩大和充实。在现代城市中,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6项:
(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大动脉,包括城市内部交通设施和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两部分。城市内部交通设施有城市道路桥梁设施、电汽车、轨道交通、出租车、公共货运汽车、货物流通区及道路桥梁管理设施等。城市对外交通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等设施。
(2)给水、排水系统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管网(上水道)、排水管网(下水道)、污水处理、排放工程等。
(3)邮政、电力、通信系统是信息交流的物质载体,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包括城市电源和输变电工程、邮政、电信和电脑网络等设施。
(4)煤气、供热系统包括城市供热、供气(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设施。
(5)环境系统包括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设施。
(6)防灾系统是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某些人为灾害的系统。包括防火、防洪、防地面沉降、防风、防地震以及人防等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也常被说成“市政公用设施”和“七通一平”。前者是城市建设归口管理采用的说法。后者是建设新居住区配套设施时采用的术语。
5.5.1.2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其特有的共同规律。城市基础设施一般有以下特点。
1.服务的共同性
城市基础设施不是为个别人、个别单位、个别家庭服务,而是为整个城市提供社会化服务,即为城市的社会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提供服务具有两重性。从服务对象上看,既为人民生活服务,又为物质生产服务,很难截然分开。据初步统计,城市自来水的30%,城市煤气的50%,城市道路上行驶的30%的车辆是为人民生活服务的。
2.效益的综合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效果和经营管理效果,往往不是表现为自身投资回收期的长短以及获取利润的多少,而是表现为服务对象的效益的提高,即主要表现为间接效益。
城市基础设施的间接效益绝不是排斥直接效益。只有实现间接效益、直接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才能既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又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自我生财、自我发展的能力。
3.运转的系统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最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的特点是系统内部诸因素以及系统同外界环境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保持良好状态。城市基础设施恰恰具有这些特点。首先,客观上要求基础设施在质和量、空间和时间上,必须与城市发展协调,与城市人口、人民生活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房屋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其次,城市基础设施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联系也非常紧密。比如道路建设中,涉及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煤气、热力、园林、环卫、消防等众多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如城市道路交通的改善,可提高城市防火能力。再次,城市基础设施内的每项设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自成系统、不能割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水源保护构成一个复杂的水系统。城市道路、公路、客运、货运、地铁、立交桥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城市交通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内部的各项设施也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4.建设的超前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为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超前性。在计划安排上,与城市其他设施在形成能力的时间上保持同步。如居住区开发建设,在居民迁入住宅的同时,应做到通水、通电、通气、通热、通道路。
5.经营的特许性
在一定时期内,为维持城市基础设施产品服务的稳定性,有必要保持其在经营上的特许性。如不能重叠建设污水处理厂,不能让许多公共汽车公司为同一条线路服务等。政府必须以法律形式,采用特许经营权的方式,限制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者的数量。同时明确规定经营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当然,特许经营并不排斥竞争的存在。
5.5.1.3 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原则
居住区内的基础设施是指红线以内居住区服务的各种设施,包括锅炉房、变电站、高压水泵房、煤气调压站以及水、电、气、供热等各种地下管线。居住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由开发商负责,应统一开发建设。居住区基础设施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有如下原则。
1.服从整体
居住区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一定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布局和管理,决不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抵触、相脱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要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衔接,不能超过城市主干工程的总负荷,要严格控制水耗、能耗,不能超过城市的总体承载能力,使居住区内部的自我循环服从城市的总体循环。(www.xing528.com)
2.综合设计
居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项目很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一规划,综合设计。认真调查居住区内部和周围基础设施的现状,根据居住区的需要,合理确定道路布置,管道和线路的埋设和定向,准确测算交通运输和电、气、热、水的用量及排污量的需求,及早提出设计方案,作为建设的总依据。
3.统筹施工
根据统一规划的设计方案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层后浅层的施工顺序统筹安排,制订施工计划,组织市政、公用、电力、电信等部门的施工单位,有计划地进入施工现场,分批施工建设,按期完成。
4.全面配套
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要齐全,凡应该“通”“平”的项目应一次建成,坚持防止出现配套不全,建设步调不一致,挖了填,填了挖的重复施工、重复破坏、重复投资情况,避免浪费,提高建设效益。
5.讲究效益
提高基础设施资金使用效益,尽量减少使用上的盲目与浪费。首先要保持居住区基础设施与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内部结构的合理比例,既要满足当前需要,也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居住区配套基础设施的项目和标准,取决于住宅建筑标准、居住区规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应该从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出发,合理科学地设置。
6.组织协调
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专业又多,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加强组织协调,使各部门之间,规划与计划之间,综合与专业以及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协调,确保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分工与密切配合,否则,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可能发生“撞车”现象,互相抵消力量。
5.5.1.4 管线工程布置和综合
1.管线工程布置
居住区内的管线工程一般包括给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等,这些管线的布置与房屋道路和绿化等关系密切,应互相配合,同时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给水。居住区内的给水管网有树枝状和环状两种布置方式。采取哪种方式取决于地形、地质、建筑和道路的规划布置等因素。水管的直径的大小取决于水的需求量。水管的埋设深度根据管径的大小、管材的强度、外部载荷、气候等因素确定。
(2)排水。居住区内的排水主要是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出。排水系统有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雨水和污水分别由两套管线汇集排放的称为分流制;合在一个管网内排放的称为合流制。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及原有的排水方式等,新建的排水系统一般较多采用分流制。管网的布置一般采用枝状管网、环状管网、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相结合。由于排水一般是靠重力自流的,故须有一定的坡度。
(3)供电。居住区内用电的电压一般是220 V,故必须将城市送来的高压电通过变压所变为低压电,配电线路的布置方式有架空和地下电缆两种,一般采用架空线方式敷设。
(4)供气。城市煤气靠压力通过管道输送液化石油气用气瓶供应用户。居住区内采用中、低二级系统,将煤气通过调压站将中压调至低压,然后供应各户使用。煤气管网布置有树状或环状两种,一般两种方式同时采用。因煤气有毒和有爆炸危险,故煤气管线多采用地下埋设,并与其他管线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安全和施工方便。
(5)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有热电厂供热和区域锅炉房供热两种方式。居住区内供热管道一般为地下敷设。管网布置要考虑用户使用特点,如公共建筑需要白天供热,而住宅主要是晚上供热。
2.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是将各单项管线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综合安排,以解决它们之间在平面、空间及建设时间的先后以及施工维修等方面的矛盾,基本要求是:
(1)尽量使管线线路短捷,以节约投资,但应注意避免片面缩短长度而任意穿越、切割可用之地。
(2)应尽量将管线埋设在道路红线内,但也避免过分集中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下面,以免施工检修时,开挖路面,影响交通。
(3)在道路下面布置管线时,首先应考虑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下面,其次将检修次数少的一些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面,自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各种管线的次序,次序要根据管线的性质、埋深等确定,一般次序是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煤气、热力、给水、雨水和污水管道。
(4)应尽量减少管线转弯和分叉,避免平行重叠,并尽可能与房屋、道路平行或垂直。
(5)当管线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采取尚未修建的让建成管线、临时的让永久性管线、小管线让大管线、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可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管线。
(6)应充分利用原有管线,基础施工的临时管线尽可能与永久性管线相结合,同时还要考虑为今后建设的管线预留用地。
(7)管线工程要与人防地下工程相结合。
(8)架空线应不影响交通运输,避免与绿化种植发生矛盾,同时还需考虑环境美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