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爹妈到城里打工,一年也见不到他们的面。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抚慰他们孤独、寂寞、失落的幼小心灵,同样也是精准扶贫、滴灌贫困户的重要内容之一。于是,区教育局上下协力,左右联动,形成一张关爱留守儿童的“保护伞”。首先,该局出台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意见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落实经费保障。积极与文明办、妇联、团委、关工委、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为现有2632名留守儿童建造了关爱保护的“大家庭”。其次,动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每学期都对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一生一卡”“一校一册”“一校一表”等档案资料,并适时根据学生变化及时更新信息,实行“关爱式”的动态管理。第三,切实加强关爱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标准化率、使用率,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作用。目前,全区基本达到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每年投入3 万元运转经费,完善音乐室、舞蹈室、美术书法室、阅览室等场所设备添置、人员配备和老师培训,为留守儿童开展课外活动奠定基础。全区多数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大石小学、龙潭小学、栖凤小学已被评为“星级留守儿童之家”。学校留守儿童能够通过“亲情话吧”、网络教室等场所与父母加强联系,切实体会到家的温暖。第四、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发动学校教职员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重点组织学校干部、党员、教师作为志愿者,在情感、生活、学业、安全等方面予以关怀与照顾,以父母般的亲情,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日常交流、学习辅导和思想沟通,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照顾者、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者。第五,学校时刻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态、心理表现和情感变化,对有异常表现的留守儿童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缓解其孤独情绪,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努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温暖的缺失,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积极预防溺水、交通、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对留守儿童的伤害;多渠道普及法律知识,及早发现和纠正个别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教育他们知恩图报、孝敬父母长辈;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建设,预防和打击侵害留守儿童人身财产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第六,建立家校定期交流与沟通制度。学校主动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交流沟通。班主任、结对教师也充分利用家访、电话、微信、亲情电话、QQ等网络渠道等形式,不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向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情况,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多交流,增强对孩子的亲情关怀,引导其支持、配合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化解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各种困难和烦恼。第七,通过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体育艺术学习训练,游览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要场馆,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实践体验劳动的艰辛,亲眼看见城市发展的变化,进行自主、拓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友善合作,体会幸福,感受温暖,过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平安、健康成长。而今,人们在利州区边远贫穷的农村,真切地看到留守儿童感恩社会的微笑,它灿烂着大山的希望,点亮了山区农村奔小康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理想!(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