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高标准原材料生产基地解决企业原料问题

建立高标准原材料生产基地解决企业原料问题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高标准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原料问题,并可以很好地把当地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是农业,传统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与其利益密切关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键,要积极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新农人”。

建立高标准原材料生产基地解决企业原料问题

1.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但龙头企业和名牌企业少。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必须把龙头企业战略和特色品牌战略结合起来,走产业化、集团化道路,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有市场前景的特色企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鼓励大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培育示范园区和产业集群区。制定鼓励品牌做大做响的政策,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

2.做好基地建设,发展专用原材料生产基地

原材料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高标准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原料问题,并可以很好地把当地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根据吉林省地域环境的不同,建立不同的标准生产基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吉林省组织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项目,帮助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储藏、保鲜、冷藏、烘干等设施,推广科学的存储保鲜技术,大幅度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品质,从产后环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企业要发展,创新是关键。企业要想有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充分利用吉林省科研院所多的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建设专业性的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解决农产品生产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形成一套产学研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做到与世界接轨,把自己的技术和国外的技术结合起来,为我所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4.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

吉林省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充分利用可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其一,可以扩大出口。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优势,进一步扩大传统优势产业如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出口和加工产品的出口,积极拓展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市场份额。其二,加大招商引资。利用资源优势和相关优惠举措,面向国内外加大引资工作。提升自身软硬件的投资环境,改变引资手段,与世界同步,吸引中外大型企业、人才、资本和管理进入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其三,鼓励大型加工企业走出去。鼓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国内外进行投资、到海外上市融资,积极开展跨国、跨省、跨市的经营战略方针,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的相互交流。

5.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培训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技术培训,对一个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多,但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是以价格竞争为主,战略管理层次匮乏。一些小企业由于信息闭塞、管理粗放,以至于企业效益很差。由于很多员工的文化水平低,生产技术粗糙或是缺乏,导致生产出的许多产品质量水平低,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价值。所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把生产培训和管理培训结合起来,把员工的理论培训和生产实际培训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能力。

6.完善政府职能,做好服务工作

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企业的广泛参与和农户的大力支持以及政府的积极引导,且政府引导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规范的宏观环境,做好服务工作。首先,应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布局,防止不当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省内外企业资金流向农产品及加工业,另一方面通过扶持、协调等手段发展农业相关产业;其次,完善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一系列事件,使我们必须重视产品的安全问题,制定一系列规程,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确保与国际标准相接轨;最后,加大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新增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税收上一定的优惠,给予来辽宁投资农产品加工业的外资企业提供便捷的条件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投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融资信贷方面给予优惠措施,银行可以适当地放宽信贷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政府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设立专门的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摆脱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减轻企业的负担,进而提高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7.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www.xing528.com)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现代科技技术对农村经济的逐步渗透扩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出现了很多创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可以从纵向、横向和混合方向三个维度来分析。从纵向来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要是在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商品契约和要素契约,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价值提升。从横向来看,人们对农业的需求从过去单纯的食物需要逐渐向生态、文化和体验等多种需求转变,必须以新理念来挖掘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获得农业更多的社会、生态、文化价值。从综合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自身通过服务农业生产而创造价值,还可以通过农业产业链连接农业生产的各环节进而实现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增值。上述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三种创新维度在创新过程中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交织的,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能够促进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联结和协作,从而加速产业间的融合。纵向创新、横向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之间交互发展构成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在一定的地理界限和区域范围内,通过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进行整合,建立各个发展空间之间的互动互益关系,形成一个高效率、多功能、可持续的田园综合体将是未来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是农业,传统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与其利益密切关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键,要积极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新农人”。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面临着农业融资和农业人才两大瓶颈,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因此,政府应创新融资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和管理体制,大力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设施设备、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主要环节的政策资金支持。

8.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1)引导农产品流通客体继续向着品牌化方向发展

农产品流通客体质量与品牌的建设应该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如果农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如近期青岛出现的“毒西瓜”、烟台苹果的“农药危机”等,那么接下来农产品将无法进行流通。因此,要通过政府立法、合作组织企业等牵头实施、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从源头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并运用政策、财政等多种手段鼓励支持农户建立农产品品牌,为农产品的安全通畅流通奠定基础。

(2)增强农产品流通主体在农产品流通中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虽然当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流通主体发展迅猛,但是其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却不足,未来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要放在如何支持其数量与规模的拓展上,更要切实实现各主体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因此,对于农产品流通主体,一方面政府要继续从财政、土地等政策给予优惠,鼓励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更要注重对各流通主体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只注册、不运作的“空壳”主体,严把各主体设立的关卡,并将财政等支持政策重点放在能够切实发挥带动作用的主体身上,让各流通主体不仅能够迅速壮大,更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带动作用。

(3)对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方式进行优化升级

基于吉林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农业生产结构各有特色,未来吉林省应继续探索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但是,实行多元化流通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墨守成规地保持当前多元化的流通方式不变,而是要逐渐将一些落后的农产品流通方式进行优化升级。如,调研中发现的农户自产自销这种传统的落后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严重打击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各地市应尽快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流通方式将其取代。对于农超对接、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流通方式及互联网等新型的流通方式,政府应扩大其辐射区域,特别是一些落后偏远的村庄,政府未来的规划应将这些区域作为重点发展目标。

(4)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产品流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的程度对于农产品流通的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通过各种措施尽快建立起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尤其是冷链物流设施,国外成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不开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它可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其次,政府应开拓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引导各组织型的流通主体向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并帮助农户及时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再次,政府应做好分工,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相关法规政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因此,政府首先要做好自身分工,不要出现政府多个部门混乱管理的情况,应明确一个部门为主要责任主体,其他部门配合完成工作。另外,要实现对农产品流通中各主体行为的监管,相关的法规政策必须尽快完善,既包括一些缺失的法律的制定,也包括一些对违规行为处罚的详细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