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经济结构特征在旧常态下的发展

我国经济结构特征在旧常态下的发展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制造业在GDP比重长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国内表现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转移。中国出口从以最终产品贸易为主转变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贸易并重的贸易结构。从附加值和增加值来看,中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都是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产品,来自国内地区间竞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潜在竞争。

我国经济结构特征在旧常态下的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并且有人预测,到2016年中国实际GDP将赶上美国,但是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1/10(按现价美元算),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1/3,小时平均工资不到美国的1/15。按照库兹列茨(1991)所说的“各国的经济增长是指人均或每个劳动力平均产量的持续增长,以及相伴随着的人口增长和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个定义,中国经济增长水平要在人均GDP上持续提高,赶上世界平均水平,需要更为显著的经济结构变化来支持。

众所周知,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制造业在GDP比重长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国内表现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转移。当国内制造业满足国内需求之后,增长引擎转向国外需求。不难发现,中国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转变成加入全球化专业化分工导向的发展战略,积极吸收了大量的国外制造业价值链低附加值环节转移,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业中间产品贸易大国。中国出口从以最终产品贸易为主转变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贸易并重的贸易结构。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其基本决定因素是相对富裕的劳动力禀赋和绝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

从附加值和增加值来看,中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都是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产品,来自国内地区间竞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潜在竞争。在最终产品上表现为产品定价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在中间产品上,虽然涉及了高技术产业,但是由于作为代工者,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产品增加值中中国获得的份额小。由此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以美国为例),出现了GDP总量之比上升幅度大,人均GDP之比上升幅度小(从1988-2008年,按现价美元计算,中国GDP与美国之比从12%上升到31%,上升了19%),人均GDP与美国之比从3%上升到7%,上升了4%。这就是我国经济发展旧常态,是一种“只长骨头不长肉”“贫困式增长”。我国经济发展旧常态使得经济结构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特征:

1.相对OECD和东亚国家来说,中国形成了依赖于(低技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产品贸易表现出来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二是以产品内贸易表现出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定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业(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而且后者在中国净出口总额中比重2000年后迅速增长,大大超越了前者。

2.在全球价值链中,各国产业结构差异演变成价值链结构差异,其中发达国家在各种高技能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价值链中主导高附加值环节,利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身与相互竞争导致的低技能劳动力成本优势,让中国长期处于价值链低附加值环节,以此保持和扩大发达国家自身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为本国消费者、生产者提供价格更低的产品,同时获取高附加值环节的高额利润。同时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产业中升级受到发达国家控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需要在各国之间进行协调,产业升级难度和成本大大提高,面临着长期处于低端环节的危险;在国内三次产业结构中,制造业长期出主导地位,服务业发展主要满足于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物流、金融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迅速,以研发、商务服务等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www.xing528.com)

3.在区域和城乡结构中,制造业投资尤其是来自国外的投资集中在接近国际市场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包括高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率先集中于城市,来自国外的制造业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也优先选择城市,城市的公共服务投入优先得到满足和提升,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和社会保障严重滞后。

4.在劳动力技能和收入分配结构中,长期以相对富裕与相对工资低的劳动力密集性投入加入全球价值链低端,或者形成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不足。从1995到2006年,中国净出口产品中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净投入是负的,并呈现扩大的趋势(中等技能劳动净投入从-29412百万美元扩大到-86224百万美元,高技能劳动净投入从-7106百万美元扩大到-20957百万美元)。相比而言,低技能劳动净投入是正的,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49465百万美元上升到259888百万美元),资本净投入虽正,但是显著低于低技能劳动净投入(从5943百万美元上升到67828百万美元);由于产品竞争程度高、定价能力和附加值低,劳动力工资水平长期以来难以大幅度提高,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对以教育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低;相比而言,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增长保持稳定。

总之,正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际分工地位,旧常态经济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低附加值制造业投资和净出口,其中由主要依赖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投入,呈现出低技能要素投入偏向性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于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