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必然性及挑战对策

探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必然性及挑战对策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4年以来,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研究文献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关于经济新常态内涵。齐建国等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转型增长状态和市场化驱动增长状态。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挑战(问题)和对策。上述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研究文献,为我们理解新常态基本要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必然性。

探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必然性及挑战对策

自2014年以来,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研究文献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关于经济新常态内涵。林毅夫(2012)认为,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率很低、风险非常大、失业率高的经济状态。刘煜辉(2014)认为,中国新常态是一个转型过程,是旧稳态经过新常态时期的调整逐步进入新稳态的过程。余斌、吴振宇(2014)也认为,新常态实质上是说明我国将进入与高速增长阶段不同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刘伟、苏剑(2014)认为,所谓新常态,是指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机遇、新条件、新失衡等,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较长时期稳定存在的特征。齐建国等(2015)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转型增长状态和市场化驱动增长状态。

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基本特征。李扬(2013)认为,经济增长在低水平上波动、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宗产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变动不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紧张。连平(2014)认为,经济增速总体呈中高速且增速小幅波动、就业平衡、低水平通胀、局部性金融风险显现、有限度的刺激政策等,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马光远(2014)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基本特征包含:经济增长将由过去的8%回落至7.5%左右;如果经济增速在7.2%以上的合理区间,宏观政策不会采取非常规的刺激措施;经济增长的动力悄然转换。张占斌(2015)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六个趋势性特征:增长速度由超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挑战(问题)和对策。张国(2015)总结了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外部、内部挑战及应对策略。外部挑战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再工业化”等;内部挑战主要来自于产能过剩、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放缓、贫富分化和收入差距过大、资源环境的恶化、财政金融风险、非贸易部门的低效率等。而在应对策略上,国内学者主要从政府和企业这两个视角进行了研究。前者主要包括深化改革宏观调控和对外开放;后者主要包括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培养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改革等。(www.xing528.com)

关于经济新常态的理论阐述。目前,从学理层面解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文献甚少。齐建国(2014)认为,导致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经济发展阶段进入转型期以及以矫正扭曲的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李娟娟等(2015)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出发,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结果。

上述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研究文献,为我们理解新常态基本要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目前的研究至少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没有准确地阐述新常态的内涵。已有研究要么武断地将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定义为新常态,要么将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等看成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没有什么新意。二是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必然性的学理研究不足。目前有关新常态的研究,大多是就现象而论现象,较少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即便有理论阐述,但也存在着理论单调现象。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必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