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制造业供应链的产品中一般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据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及进出口商品检验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产品抽检不合格品率为12.4%,其中不合格品率超过20%的产品种类占不合格品种类总数的近1/5,2010年我国质量损失约为1860亿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造成这些不合格品的原因主要是供应商来料存在质量缺陷。例如,2011年,广州市质监局对该市部分鞋类产品质量进行抽检时,发现来料质量缺陷是该市部分鞋类出现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奶制品品牌出现质量问题也多是因为其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而且对于制造业供应链而言,其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是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时高达产品成本的70%。当这种质量缺陷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对整个供应链的协调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考虑质量缺陷如何影响供应链协调显得至关重要。
来料质量缺陷造成的不合格品也会对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和风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实际生产运作过程中,若制造商对供应商的来料因检验失败而流入到最终产品中,制造商本身将面临用户退货、用户损失赔偿以及潜在客户流失等损失。与此同时,通过供应链成员间的连锁效应,零部件或原材料次品或废品等来料缺陷造成的不利影响,将从供应链上游企业连锁传递给最终客户,这会对供应商、制造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绩效及风险造成严重影响。来料质量缺陷在现实中的制造供应链中大量存在,其对供应链绩效及风险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质量协调策略及风险分担机制来降低及规避由来料质量缺陷造成的供应链绩效及风险损失。(www.xing528.com)
此外,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产品的定制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客户需求也越来越具有随机性,客户随机需求已经成为供应链决策者需要面对的基本环境因素。由于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供应链内部的不协调和风险分担的不均衡,如何有效处理随机需求问题是供应链决策者值得关注的疑难问题,也是供应链研究者应该考虑的一大核心问题,当随机需求和质量缺陷这两个重要因素共同存在且发挥作用时,其产生的协同作用更是供应链质量管理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